哲學與文化月刊

  • 599期 經典詮釋、經學傳統與哲學建構專題

    1 導言:經典詮釋、經學傳統與哲學建構專題 王慧茹、沈享民
    5 一本?二本?:David S. Nivison論孟子哲學中的道德行動與動機 沈享民
    25 王船山《周易內傳》的詮釋向度 王慧茹
    41 論中國經典詮釋意識的現代性轉變 傅永軍
    專題書評
    55 書評:Roger T. Ames & Peter D. Hershock (Eds.), Confucianisms for a Changing World Cultural Order 李彥儀
    一般論著
    61 [...]

  • 598期 處境與踐行專題

    1 導言:處境與踐行專題專題 邱建碩
    3 《病人自主權利法》中極重度失智症者的權益議題 司馬忠
    19 文藻月桂方法:吳甦樂教育理念的建構與實踐 林耀堂
    43 省思《天主教法典》的精神意涵——「人靈的得救」凝聚教會信仰意識,邁向同道偕行之旅 金毓瑋
    59 古今之變視野下的亞當.斯密同情倫理學 王凱歌
    一般論著
    73 王塘南哲學視域下「三教思想」論析 李瑋皓
    89 論「陽明的知識觀」與「自然數起源思想」關係之哲學意義 黃信二
    109 孟子氣論與多瑪斯習性論之比較與會通 [...]

  • 597期 于斌樞機主教思想的時代意義與實踐專題

    1 導言:于斌樞機主教思想的時代意義與實踐專題 司馬忠、蘇嫈雰
    5 于斌樞機倡「敬天祭祖」的儒典根據及耶儒交融之意義 曾春海
    17 出凡歸聖的追求——聖經與中華文化對話 陳德光
    33 論于斌的「三知論」與天主教社會訓導方法論之科學典範的獨特性 林湘義
    53 以人性尊嚴為前提的經濟——以臺灣儲蓄互助社為例 高榮孝
    69 于斌樞機主教〈大學教育的目的〉之詮釋及其開展 蘇嫈雰
    一般論著
    89 黑格爾《邏輯學》〈絕對理念〉之為玄思辯證性方法基本構思 陸敬忠
    105 朝鮮朱子學對饒雙峰《論語》解的辨議及思考 [...]

  • 596期 儒、釋、道與臺灣人的精神文化專題

    1 導言:儒、釋、道與臺灣人的精神文化專題 曾春海
    3 儒家視域下臺灣生命禮俗的人文精神 李新霖
    19 臺灣五術界對於《易經》應用之理論與實踐 吳進安
    35 阿彌陀淨土信仰的二系思想——以「隨念」為線索 李幸玲
    49 對比聖嚴法師與星雲大師的「人間淨土」涵義與實踐 曾春海
    71 明代媽祖信仰的儀式對臺灣精神文化的意義 鄭燦山
    一般論著
    85 徐復觀論二重主體性的虛化與挺立:修己與治人之分的意義 賴柯助
    101 從蔡仁厚與周聯華之間的對話重新思索儒耶會通的可能性 [...]

  • 595期 法國現象學美學的知覺轉向專題

    1 導言:法國現象學美學的知覺轉向專題 何佳瑞、李科林
    5 面容與感性:列維納斯的親近詩學 歐陽謙
    21 感性的光輝:杜夫海納美感經驗現象學與美感教育 何佳瑞
    43 從觸發到情動:德勒茲對於胡塞爾感性理論的闡發 李科林
    專題書評
    59 書評:方向紅(編譯),《轉向中的現象學運動》 李科林
    63 書評:列斐伏爾,《空間的生產》 李欣悅
    一般論著
    69 作為《莊子》內篇旨趣的「攖寧」 張昭煒
    85 朱子家哲學論綱 [...]

598期 編後語

編後語
邱建碩
輔仁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當觀看令人感到愉悅的景色時,不免令人希望,人所在的社會是否能夠就如同大自然般,呈顯出這麼樣的一片和諧。這種觀看是片面的,這種期望是理想但一廂情願的。片面是一種局限、理想是一種非現實、一廂情願是自以為是。反思使人無法待在他原本所在的地方,它要求著人們離開其所在之地,走向另一個地方。這是一件令人尷尬的事情,在期待一種美好的同時,卻要離開自己之所在,這時停留在原處,看來就像是一種錯誤。停留在原處從來不是靜止的,它如同所有積極的活動一般,有著一種持續的承受。原處究竟在那裏?只是簡單的自己之所在,或者是自己原本之所在呢?從觀看到思想的開展進而提問,這一段道路似乎引導著我們給出一個答案。但是,要什麼樣的答案呢?能夠使自己解惑的思想答案?當將它們視為是一連串的行動陳述時,一種行動方案的要求就浮現出來。這種從思想處境到行動的轉折帶來的是朝向未來的完成,但卻關乎到一種需要某種力量推動的跳躍,從處境跳出的力量。本期專題《處境與踐行》收錄了四篇專題論文,希望這些論文對於關心真實及處境困境的同好,能夠提供一些借鑑。
除專題論文外,本期還收錄了一般論文五篇、青年哲學論文一篇及書評四篇。一般論文包括有: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李瑋皓副教授的〈王塘南哲學視域下「三教思想」論析〉、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黃信二教授的〈論「陽明的知識觀」與「自然數起源思想」關係之哲學意義〉、廈門大學哲學系特任副研究員黃睿的〈孟子氣論與多瑪斯習性論之比較與會通〉、上饒師範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王幼林講師與王春講師的〈朱子訓陳淳之詮釋〉以及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經學研究所吳瑞荻講師的〈「禮」之德即「頭腦」:論朱子「敬」的心性論定位〉。青年哲學論文是由中山大學哲學系博士生張萬強〈哲學諮詢和心理治療(諮詢)可以通約嗎?——以對心理治療(諮詢)時代難題的符號「診治」為例〉。第一篇書評是由湖南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顏小梅評論王琦博士的《朱熹帝學思想研究》,第二篇書評是浙江傳媒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張方圓評論陳澤環教授的《文化傳統與倫理學——當代道德哲學的思考》並以當代中國倫理學的使命、範式與類型為其關注重點。第三篇書評由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助理教授譚靜與武漢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教授包向飛共同評論Thomas Michael的Philosophical Enactment and Bodily Cultivation in Early Daoism: In the Matrix of the Daodejing。最後一篇書評是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生徐會利評論鄧聯合教授的著作《道家哲學的技術批判視野》,並以老莊技術理念的再思考為主題。
最後,在此感謝本期所有提供論文及書評的學者專家將他們的學術研究成果在《哲學與文化月刊》這個園地與大家分享,也感謝編輯同仁的辛勞。

Loading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