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後語
陳文祥
輔仁大學天主教研修學士學位學程副教授
人類的物質文明日新月異自不待言,但物質不能推動自己,故必有外來之因。古希臘的亞里斯多德很早就提醒我們,一個個新的「形式」的加入是正讓物質由潛能狀態朝向實現的理由,否則物質只能維持原來的存在。然而,當代推動物質進步的形式是什麼?我們會說是某種精神、思想、哲學、價值或意義的追求。由此觀之,正是人的形而上的理念導致了人類超越了物質的表像,而不是相反。
然而,現今人類的精神表現在哪裡?我們會說,儘管不是全部,但大學的創立及其理念應是關鍵之內核。于斌樞機作為輔仁大學這所基於普世教會的根本價值所創立的大學在臺復校的首任校長,其所闡揚的理念與哲學為後來教育的開展不僅奠立了穩固的基礎,也為更有意義地賦與物質以意義的形而上思考指引了一條走在光明中的道路。這是為什麼本期的哲學與文化月刊以于斌樞機的思想為主軸,以「于斌樞機思想的時代意義與實踐」為題展開討論。這樣作的用意不僅在於溫故知新,同時也在於再一次體認「知物」固然重要,但不「知人」乃至於「知天」,其實遠遠算不上真知。
本期共收錄五篇專題論著,在此謹為之簡介,第一篇論文為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曾春海教授所著之,〈于斌樞機倡「敬天祭祖」的儒典根據及耶儒交融之意義〉。曾教授於文中闡述于樞機在輔仁大學所推動的調和基督宗教信仰與中華文化傳統的哲學理念與創新作為,適足以為當前社會所借鑒。第二篇論文為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院研究員陳德光教授所著之〈出凡歸聖的追求——聖經與中華文化對話〉一文。作者藉由回顧輔大創校的淵源為引子,討論神學與中華文化的相互啟發與互補的可能性,而能在超越與人性中得其中庸。
第三篇論文為輔仁大學全人教育課程中心林湘義教授所撰之〈論于斌的「三知論」與天主教社會訓導方法論之科學典範的獨特性〉,作者剖析于樞機之哲學而以現今教會訓導之理念相會通,並融通當代的方法論研究,重新詮釋于樞機理念的時代意義。第四篇論文為靜宜大學犯罪防治碩士學位學程高榮孝教授所撰之〈以人性尊嚴為前提的經濟——以臺灣儲蓄互助社為例〉。普世教會重視生命的根本價值,而有意義的經濟活動亦能提升生命的品質,作者認為于斌樞機所倡儲蓄互助的先知性作法值得肯定。
第五篇論文為輔仁大學人文社會服務進修學士學位學程蘇嫈雰教授所著之〈于斌樞機主教〈大學教育的目的〉之詮釋及其開展〉,作者指出《大學》之要義在於不斷追求智慧的精神,而此點在于斌樞機的教育理念中充分的體現。
在一般論著方面,則收錄了來自國內外的專精論文六篇,他們分別是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陸敬忠教授所著之〈黑格爾《邏輯學》〈絕對理念〉之為玄思辯證性方法基本構思〉;北京師範大學價值與文化研究中心哲學學院教授許家星所著之〈朝鮮朱子學對饒雙峰《論語》解的辨議及思考〉;陝西師範大學哲學學院曹樹明教授所著之〈張岱年先生的張載研究〉;滁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韓傳強教授所撰之〈漢譯本《楞伽經》與北宗禪〉;浙江科技大學人文學院助理教授羅惠齡所撰之〈論成中英對儒學在美國發展的意義與價值〉;以及最後由韓國首爾國立大學哲學系博士候選人陸綺俊所撰之〈重釋《傳習錄》第三十五條——以明明德與親民之關係為中心〉等,以上論文皆經由嚴謹的論證與考究而構作之學術佳作,值得學人一窺堂奧。
另外,本期月刊也收錄三篇書評,分別是對岸學者賀晏然與褚國鋒二位教授所推介,由張洪彬所著《祛魅:天人感應、近代科學與晚清宇宙觀念的嬗變》一書;其次是由輔仁大學全人教育課程中心助理教授杜迺翔所引介,由蘇嫈雰所著之《于斌樞機《三知論》在天主教輔仁大學的應用》一書;以及西南財經大學社會發展研究院民俗學與人類學研究所講師趙亞川所推介,由Brian Morris所著之Anthropology and Dialectical Naturalism: A Philosophical Manifesto一書。我們很有興味地領受了推介者專業的導讀,也將這些卓越的專著推薦給讀者諸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