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文化月刊

  • 599期 經典詮釋、經學傳統與哲學建構專題

    1 導言:經典詮釋、經學傳統與哲學建構專題 王慧茹、沈享民
    5 一本?二本?:David S. Nivison論孟子哲學中的道德行動與動機 沈享民
    25 王船山《周易內傳》的詮釋向度 王慧茹
    41 論中國經典詮釋意識的現代性轉變 傅永軍
    專題書評
    55 書評:Roger T. Ames & Peter D. Hershock (Eds.), Confucianisms for a Changing World Cultural Order 李彥儀
    一般論著
    61 [...]

  • 598期 處境與踐行專題

    1 導言:處境與踐行專題專題 邱建碩
    3 《病人自主權利法》中極重度失智症者的權益議題 司馬忠
    19 文藻月桂方法:吳甦樂教育理念的建構與實踐 林耀堂
    43 省思《天主教法典》的精神意涵——「人靈的得救」凝聚教會信仰意識,邁向同道偕行之旅 金毓瑋
    59 古今之變視野下的亞當.斯密同情倫理學 王凱歌
    一般論著
    73 王塘南哲學視域下「三教思想」論析 李瑋皓
    89 論「陽明的知識觀」與「自然數起源思想」關係之哲學意義 黃信二
    109 孟子氣論與多瑪斯習性論之比較與會通 [...]

  • 597期 于斌樞機主教思想的時代意義與實踐專題

    1 導言:于斌樞機主教思想的時代意義與實踐專題 司馬忠、蘇嫈雰
    5 于斌樞機倡「敬天祭祖」的儒典根據及耶儒交融之意義 曾春海
    17 出凡歸聖的追求——聖經與中華文化對話 陳德光
    33 論于斌的「三知論」與天主教社會訓導方法論之科學典範的獨特性 林湘義
    53 以人性尊嚴為前提的經濟——以臺灣儲蓄互助社為例 高榮孝
    69 于斌樞機主教〈大學教育的目的〉之詮釋及其開展 蘇嫈雰
    一般論著
    89 黑格爾《邏輯學》〈絕對理念〉之為玄思辯證性方法基本構思 陸敬忠
    105 朝鮮朱子學對饒雙峰《論語》解的辨議及思考 [...]

  • 596期 儒、釋、道與臺灣人的精神文化專題

    1 導言:儒、釋、道與臺灣人的精神文化專題 曾春海
    3 儒家視域下臺灣生命禮俗的人文精神 李新霖
    19 臺灣五術界對於《易經》應用之理論與實踐 吳進安
    35 阿彌陀淨土信仰的二系思想——以「隨念」為線索 李幸玲
    49 對比聖嚴法師與星雲大師的「人間淨土」涵義與實踐 曾春海
    71 明代媽祖信仰的儀式對臺灣精神文化的意義 鄭燦山
    一般論著
    85 徐復觀論二重主體性的虛化與挺立:修己與治人之分的意義 賴柯助
    101 從蔡仁厚與周聯華之間的對話重新思索儒耶會通的可能性 [...]

  • 595期 法國現象學美學的知覺轉向專題

    1 導言:法國現象學美學的知覺轉向專題 何佳瑞、李科林
    5 面容與感性:列維納斯的親近詩學 歐陽謙
    21 感性的光輝:杜夫海納美感經驗現象學與美感教育 何佳瑞
    43 從觸發到情動:德勒茲對於胡塞爾感性理論的闡發 李科林
    專題書評
    59 書評:方向紅(編譯),《轉向中的現象學運動》 李科林
    63 書評:列斐伏爾,《空間的生產》 李欣悅
    一般論著
    69 作為《莊子》內篇旨趣的「攖寧」 張昭煒
    85 朱子家哲學論綱 [...]

397期 編後語

主編 尤煌傑
2007 年3 月在輔仁大學舉辦了一場「創化與歷程國際學術研討會」,此次會議由輔仁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會與美國加州克萊蒙研究大學附設之歷程研究中心(Center for Process Studies, 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 California, USA)聯合舉辦,邀請海內外及大陸「周易研究中心」知名學者專家多人發表論文共約40 篇。此次會議主旨在於「創化生生」與「歷程思想」,大會發表論文有多篇討論「易經哲學」、「華嚴宗哲學」、「方東美哲學」、「程石泉哲學思想」與「懷德海哲學」。

1971 年美國神學家兼哲學John B. Cobb, Jr.與David Griffin 為研究Whitehead 與Hartshorne 的哲學,創立「歷程研究中心」,(Center for Process Studies),發行《歷程研究》(Process Studies),建立「國際歷程網絡」(International Process Network),致力促進世界各國歷程思想之研究。此為國際上歷程哲學研究的濫觴。於此同時,當代中國哲學家方東美與程石泉二先生也因歷程哲學強調「創化歷程」,而特別予以重視。他們一致認為西方歷程哲學與中國哲學儒道兩家,尤其是「易經哲學」以及「華嚴宗哲學」,頗有會通之處。在「歷程哲學」的這個共同範疇之下,促進了中西比較哲學的進一步發展。
此次會議的餘響仍然縈繞在許多參與盛會的海內外學者的思緒中,也吸引著未能及時親逢盛會的哲學愛好者。為此,本刊特邀請東海大學哲學系俞懿嫻教授擔任本次專題主編,選輯本次學術研討會精華論文,在本刊以專題形式刊出12 篇論文,以饗讀者。由於尚有多篇精彩論文受限於本刊的篇幅限制,不能同時於本期刊出,本刊也將陸續於後續各期分別刊出。
本期選輯之 12 篇專題論文為:黎建球(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創化與歷程中的行動理論〉;程石泉(前東海大學哲學系榮譽獎座教授)著,俞懿嫻(東海大學哲學系教授)譯:〈《易經》與懷德海〉;大衛.葛瑞芬(David Ray Griffin)(加州克萊蒙神學院歷程研究中心創辦人/加州聖塔巴巴拉退休榮譽教授)著,俞懿嫻譯:〈創化、神與全球倫理〉;劉大鈞(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理事長):〈帛《易》源流蠡測〉;俞懿嫻:〈《易經》創化概念與懷德海歷程思想〉;安樂哲(Roger T. Ames)(夏威夷大學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哲學教授)著,俞懿嫻譯:〈「智慧」怎麼了?人之為人、抑或人之成為人?〉;傅佩榮(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方東美先生論「生生之德」〉;葉海煙(東吳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哲學的歷程觀──以方東美的觀點為例〉;王柯平(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方東美的文化理想觀與跨文化探索〉;蔡 仲(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系教授):〈從懷德海「數學之善」反思數學文化〉;柏殿宏(Frank Budenholzer)(輔仁大學科學與宗教研究中心主任、輔仁大學化學系教授)著,鄭喬閏(東海大學哲學系兼任助理教授)譯:〈郎尼根之
為一位歷程哲學家〉;白詩朗(John H. Berthrong)(波士頓大學神學院比較神學副教授)著,俞懿嫻譯:〈道學是否為歷程哲學?〉
 
 
此外本期刊出一般哲學著作書評 3 篇:王建軍(南開大學哲學系副教授):〈書評:吳學國:《存在.自我.神性──印度哲學與宗教思想研究》〉;何佳瑞(輔仁大學哲學系博士候選人):〈書評:趙雅博《談美:從自然美到藝術美》(上、下)〉;張勻翔(輔仁大學哲學系博士候選人):〈書評:潘小慧《四德行論-以多瑪斯哲學與儒家哲學為對比的探究》〉。
以上簡明介紹本期各篇論文之源由,敬祝讀者諸君展卷愉悅,神形健朗。
 
 
 
 
 
 
《中國哲學的人權觀專題》
本期以中國哲學中的人權蘊義為專題。在專題論文方面將有幾篇以孟子、當代影響儒家的唐君毅、徐復觀……等人的人權思想之探索和詮解。人權理論源於西方啟蒙運動時期;發展至今內容多樣、豐富且細緻。人權在當今世界以獲致人類文明之共同價值的共識,面對這一普世價值,本期也有二篇以西方理
論較論中國哲學所呈現之人權思考特色。此外,本期亦有兩篇有關論人權之專書的書評。盼請海內外關心此一主題的讀者能予以閱讀和賜教。

繼續閱讀 迴響已關閉
Loading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