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文化月刊

  • 609期 多元維度的諮商輔導專題

    1 導言:多元維度的諮商輔導專題 黎建球、蘇嫈雰
    5 哲學諮商中靈性議題與對話結構 黎建球
    25 伊比鳩魯情緒自然觀的一個現代討論 劉希文
    41 赫舍爾論悲切:先知對動盪時代的靈性回應 鄧元尉
    61 多元維度的生命詮釋與再詮釋:以呂格爾的敘事理論探討基督宗教諮商輔導方法 張名揚
    專題書評
    79 書評:尤煌傑(主編),《哲學實踐與生命顯揚》 陳靜姿
    一般論著
    85 智的直覺與如相——牟宗三哲學思想論綱 余群
    99 姚際恆對新《春秋》學的繼承與發展——以其對朱子《春秋》說理論困境的解決為中心 [...]

  • 608期 儒家哲學的宗教向度專題

    1 導言:儒家哲學的宗教向度專題 傅佩榮、李賢中
    3 論孔孟天命之可知與不可知 傅佩榮
    19 從荀子之「不能」論其順應之道 李賢中
    37 根源與轉化:董仲舒天論與政治、倫理規範性中的身體向度 林明照
    55 《論語》中的「禱」——德福與信仰的關係問題 許詠晴
    專題書評
    71 書評:Brown, J.R., & McLeod, A. Transcendence and Non-Naturalism in Early Chinese Thought 饒忠恕
    一般論著
    77 [...]

  • 607期 當代天主教倫理學的發展與更新專題

    1 導言:當代天主教倫理學的發展與更新專題 林慶華、張秋梅
    3 賓凱爾斯論基督教倫理學的性質及其基本問題 林慶華
    19 詹姆斯.基南之美德倫理學思想及其對當代天主教倫理學的貢獻 張秋梅
    39 若瑟夫.富克斯的良心觀 曾靜明
    57 論本尼迪克特.阿什利的審慎的人格主義 冉林
    專題書評
    73 書評:詹尼弗.赫特,《承擔責任:狂喜的幸福主義與好生活的呼召》 張秋梅
    79 書評:劉國鵬,《中國化與大公性雙重張力下的中國天主教會》 郭建斌
    一般論著
    83 意識突現與格物致知 [...]

  • 606期 儒學與AI專題

    1 導言:儒學與AI專題 黃信二、黃燕強
    5 論儒家的「道德主體」與AI作為「人工道德主體」之差異——以陽明的「心」觀念為例的反思 黃信二
    23 建構聖人AI及其潛在問題探討 冀劍制
    39 社會機器人的倫理問題——儒家觀點的詮釋 黃秋韻
    57 從宋明理學看人工智能 鄭澤綿
    73 智慧型機器人能否通過「修身」獲得道德情感 張麗麗
    89 AI與生生、親親——以儒家為中心視角的考察 黃燕強
    專題書評
    107 書評:張立文,《和合學與人工智能——以中國傳統和現代哲理思議網絡》 [...]

  • 605期 建構實在論的文化詮釋專題

    1 導言:建構實在論的文化詮釋專題 陳復
    3 由建構實在論的外推來發展心體實在論 陳復
    19 從建構實在論之取象外推試論中醫之方法特色——以儒醫朱丹溪鬱症學說建構過程為視點 黃崇修
    43 敘事、文本詮釋與教育外推:Paul Ricoeur觀點之啟發 游振鵬
    61 從外推策略談多重哲學典範:兼論華人本土科學教育哲學的探索 葉震
    專題書評
    77 書評:沈清松,《士林哲學與中國哲學》 陳復
    83 書評:華爾納、沈清松,《建構實在論:中西哲學的中介》 陳美瑩
    一般論著
    89 [...]

567期 編後語

編後語
邱建碩
輔仁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當生命出現緊急狀況時,生存問題就會躍至第一位,它成了判斷事物價值的核心標準,甚至人也在這個判斷標準下被決定其價值,能夠協助達成生存的人、事、物受到了肯定,而違反生存的就會受到否定。例如,在此次疫情中,醫療人員、防疫政策、防疫醫療物資等,都受到了極大的重視。而人們平常重視的自由與生活品質,若會造成與疫情控制的抵觸,那麼就得要做適度的調整或讓步,不然就可能會受到社會的撻伐。在人的生命中是否有比起生存更加重要,在生存問題面前無法讓步的東西呢?確實在人類的歷史中,出現了許多的例子為了某些理由而犧牲生命的例子,這些作為有的受到了人們的歌頌,有的也被認為愚蠢。真理、道德、信仰有時被認為是比生存更加重要的事,這顯示著人的生命並不僅僅以生存的形態來展現。在一個生存條件嚴苛的情況下,生命究竟還包含著什麼樣的元素,即使生存受到挑戰時,它們仍有其重要地位呢?藝術究竟是不是其中一個元素呢?當藝術回到生命本身,回到創作者的內在性時,這些問題就會很真切地在創作時被回答。那,什麼是藝術呢?本期專題將考察現象學對藝術的理解與觀點。
本期《現象學與藝術專題》,由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歐陽謙教授主編,共收錄四篇專題論文:歐陽謙教授的〈意向與想像:胡塞爾現象學的美學向度〉、何佳瑞副教授的〈從海德格到杜夫海納:現象學藝術哲學的省思〉、馬迎輝研究員的〈重新發現抽象與生命:亨利論康定斯基〉及陳輝講師的〈繪畫的現象性——以馬里翁現象學為核心的批判性考察〉。另有兩篇專題書評,由張旭教授評薩特的《什麼是文學?》及陳輝講師評梅洛-龐蒂的《知覺的世界——論哲學、文學與藝術》。
在一般論著的部分,共收錄了六篇文章:林志猛教授〈柏拉圖與古典自然法〉、郭萍副研究員〈人神的變奏——論自由主義與基督信仰〉、黃信二教授〈從表達起點論象山對孟子的創造性轉化〉、潘斌教授與宋曉希講師合著的〈程瑤田禮學的哲學基礎與經世取向〉、和溪研究員的〈是非與道德——朱子智德的認識論意義〉、張江宜博士生與高秀昌教授合著的〈論安樂哲的道家詮釋——以安樂哲三部著作為中心的考察〉。一般書評兩篇分別由李明書研究員評李晨陽的《比較的時代:中西視野中的儒家哲學前沿問題》及李志春講師評楊澤波的《儒家生生倫理學導論》。此外,陳輝講師也提供了近期現象學在藝術問題的最新研究動態,及相關的會議訊息。
最後再次感謝本期主編歐陽謙教授籌劃本期的辛勞,及本期所有發表論文與書評的學者專家的不吝分享。最後,感謝何佳瑞教授在本期編輯工作給予的協助,並希望本期的內容能夠帶給本刊讀者知性上的喜悅。

繼續閱讀 迴響已關閉
Loading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