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後語
邱建碩
輔仁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當生命出現緊急狀況時,生存問題就會躍至第一位,它成了判斷事物價值的核心標準,甚至人也在這個判斷標準下被決定其價值,能夠協助達成生存的人、事、物受到了肯定,而違反生存的就會受到否定。例如,在此次疫情中,醫療人員、防疫政策、防疫醫療物資等,都受到了極大的重視。而人們平常重視的自由與生活品質,若會造成與疫情控制的抵觸,那麼就得要做適度的調整或讓步,不然就可能會受到社會的撻伐。在人的生命中是否有比起生存更加重要,在生存問題面前無法讓步的東西呢?確實在人類的歷史中,出現了許多的例子為了某些理由而犧牲生命的例子,這些作為有的受到了人們的歌頌,有的也被認為愚蠢。真理、道德、信仰有時被認為是比生存更加重要的事,這顯示著人的生命並不僅僅以生存的形態來展現。在一個生存條件嚴苛的情況下,生命究竟還包含著什麼樣的元素,即使生存受到挑戰時,它們仍有其重要地位呢?藝術究竟是不是其中一個元素呢?當藝術回到生命本身,回到創作者的內在性時,這些問題就會很真切地在創作時被回答。那,什麼是藝術呢?本期專題將考察現象學對藝術的理解與觀點。
本期《現象學與藝術專題》,由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歐陽謙教授主編,共收錄四篇專題論文:歐陽謙教授的〈意向與想像:胡塞爾現象學的美學向度〉、何佳瑞副教授的〈從海德格到杜夫海納:現象學藝術哲學的省思〉、馬迎輝研究員的〈重新發現抽象與生命:亨利論康定斯基〉及陳輝講師的〈繪畫的現象性——以馬里翁現象學為核心的批判性考察〉。另有兩篇專題書評,由張旭教授評薩特的《什麼是文學?》及陳輝講師評梅洛-龐蒂的《知覺的世界——論哲學、文學與藝術》。
在一般論著的部分,共收錄了六篇文章:林志猛教授〈柏拉圖與古典自然法〉、郭萍副研究員〈人神的變奏——論自由主義與基督信仰〉、黃信二教授〈從表達起點論象山對孟子的創造性轉化〉、潘斌教授與宋曉希講師合著的〈程瑤田禮學的哲學基礎與經世取向〉、和溪研究員的〈是非與道德——朱子智德的認識論意義〉、張江宜博士生與高秀昌教授合著的〈論安樂哲的道家詮釋——以安樂哲三部著作為中心的考察〉。一般書評兩篇分別由李明書研究員評李晨陽的《比較的時代:中西視野中的儒家哲學前沿問題》及李志春講師評楊澤波的《儒家生生倫理學導論》。此外,陳輝講師也提供了近期現象學在藝術問題的最新研究動態,及相關的會議訊息。
最後再次感謝本期主編歐陽謙教授籌劃本期的辛勞,及本期所有發表論文與書評的學者專家的不吝分享。最後,感謝何佳瑞教授在本期編輯工作給予的協助,並希望本期的內容能夠帶給本刊讀者知性上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