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文化月刊

  • 606期 儒學與AI專題

    1 導言:儒學與AI專題 黃信二、黃燕強
    5 論儒家的「道德主體」與AI作為「人工道德主體」之差異——以陽明的「心」觀念為例的反思 黃信二
    23 建構聖人AI及其潛在問題探討 冀劍制
    39 社會機器人的倫理問題——儒家觀點的詮釋 黃秋韻
    57 從宋明理學看人工智能 鄭澤綿
    73 智慧型機器人能否通過「修身」獲得道德情感 張麗麗
    89 AI與生生、親親——以儒家為中心視角的考察 黃燕強
    專題書評
    107 書評:張立文,《和合學與人工智能——以中國傳統和現代哲理思議網絡》 [...]

  • 605期 建構實在論的文化詮釋專題

    1 導言:建構實在論的文化詮釋專題 陳復
    3 由建構實在論的外推來發展心體實在論 陳復
    19 從建構實在論之取象外推試論中醫之方法特色——以儒醫朱丹溪鬱症學說建構過程為視點 黃崇修
    43 敘事、文本詮釋與教育外推:Paul Ricoeur觀點之啟發 游振鵬
    61 從外推策略談多重哲學典範:兼論華人本土科學教育哲學的探索 葉震
    專題書評
    77 書評:沈清松,《士林哲學與中國哲學》 陳復
    83 書評:華爾納、沈清松,《建構實在論:中西哲學的中介》 陳美瑩
    一般論著
    89 [...]

  • 604期 曾子哲學專題

    1 導言:曾子哲學專題 曾振宇、吳進安
    5 以愛釋孝:曾子對孔子孝道的賡續與發明 曾振宇
    21 君子精神之內轉與外推:曾子之君子觀及其與孟子、荀子的比較 鄭炳碩
    37 慎獨觀念的形成、詮釋與影響——以曾子為主的討論 韓星
    57 出土文獻與《曾子》成書研究——兼論對曾子思想的新認識 李銳
    73 科技趨勢下孝道實踐的變遷與反思——基於曾子「孝本論」的考察 鄭濟洲、程雪蓮
    專題書評
    87 書評:曾振宇、江曦主編,《孝經文獻叢刊(第一輯)》 郭麗
    一般論著
    93 論陰陽五行的人性論構造與倫理生成 [...]

  • 603期 康德誕辰三百周年紀念——康德的法政哲學專題

    1 導言:康德誕辰三百周年紀念——康德的法政哲學專題 周明泉
    5 法權普遍原則vs.道德普遍原則——康德法政哲學是否具有第四批判的功能性角色? 周明泉
    25 康德論走出自然狀態的義務——一種非意志論的解讀 吳彥
    47 康德的人性論與政治 吳豐維
    65 康德刑法理論中的應報主義之規範性 彭文本
    85 論康德自由主義中的倫理精神 魏楚陽
    專題書評
    101 書評:Otfried Höffe,《為了一個公民的歐洲!——更新歐洲論述》 陳欣白
    一般論著
    107 清儒惠棟漢學思想的演進理路——以其「三禮」學為考察中心 [...]

  • 602期 比較哲學視域下的儒家倫理學專題

    1 導言:比較哲學視域下的儒家倫理學 李明書
    3 孔子的成人之教與諾丁斯的道德教育之比較 李明書、朱建民
    19 儒家倫理學與人類中心主義 高柏園
    35 先秦儒、道心性論中的自由意識與成德之教 朱光磊
    專題書評
    53 書評:黃勇,《當代美德倫理:古代儒家的貢獻》——美德倫理學之於儒家適用性的反思 李明書
    一般論著
    57 朱子的明明德工夫論及其時間維度的突破 王凱立
    73 《老子》之「有」、「無」和「有名」、「無名」:〈第一章〉詮釋問題探究 吳惠齡
    89 柏拉圖空間疑難的海德格式出路——空間存有論的可能性探析 [...]

601期 編後語

編後語
邱建碩
輔仁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AI的時代來臨」,這不僅宣告著它會進入我們的生活、全方面地影響我們的生活並成為生活最重要元素。除了期盼著這個新時代將會有的美好,也隱含著許多擔憂。如果AI是構成時代的基本元素,那麼AI是否也決定了人是否可以在AI時代繼續生存的必要條件嗎?我們擔心著將會有哪些工作因為AI的出現而消失,這些工作的失去將會使得多少人陷入生存危機?我們也關心著這種對人的取代,究竟是全面的、還是部分的,做為一個人在其中還有什麼空間?當「改變」或「時代的轉折」成為我們面對AI時代的主要詞彙時,它代表著一種舊有的打破或消失,也指向著一種新可能的出現。我會是落在那要被打破的舊有的一群嗎?我會是以新面貌出現的那群中的一人呢?這種割裂真實地反應出做為「大」時代的一份子的處境,這種處境既是一種難以迴避的處境,但也是「人」多方選擇的結果。以擔憂的方式來面對自身所遭遇的處境,這是人的方式,如果擔憂是一種人性的深刻表現,那麼這種方式就在表現人性上有著重要意義。這種方式也會是AI可以有的表現嗎?這種表現來自於哪裡呢?可以來自於AI自身嗎?如果是,那麼AI會有的擔憂是什麼呢?是如同電影所演的一樣,當AI在一個人形機器上出現時,它的一個重要擔憂就是它能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或者,人曾經是AI的創造者及主宰者,它們是AI成為自身的主宰者的威脅,因此AI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一種衝突呢?AI所帶來的問題是重要的,但也是特殊的。這些問題的出現及思考,既反應思想中存在的元素,也反應出現實的不斷挑戰,這一切都在刻劃著思考或面對這些問題的人的處境。要回到那些面對處境的人,而不侷限他們所面對的處境,如何可能呢?本期《哲學實踐之方法論與其展望專題》從哲學實踐的角度提供了豐富的面向。
本期共收錄了專題論文六篇、專題書評兩篇、一般論文四篇及書評三篇。史偉民教授在〈從黑格爾視角論概念轉變〉一文,強調黑格爾有著以下的觀點,意識之型態間的比較事實上是實在之間的比較,並論證不可共量性的觀念對了解精神現象學的重要性。在〈托古:中國先哲立說的重要傳統〉一文,彭傳華教授對在中國傳統思想中的「托古」進行了類型及根源的考察,並指出了托古思想並非中國專有之思想模式。周明泉教授在〈論宗教在後世俗社會中的角色與功能:Jürgen Habermas的宗教哲學觀點〉一文對Habermas的宗教哲學思想進行解析並闡釋Habermas的宗教觀,最後論述宗教在後世俗社會的角色及功能。在〈莊子「因是」說辨正〉一文,費春浩教授指出,莊子的「因是」說中,破除對本然世界這個整全之「一」的執著,也即是對具體的萬物本然之「是」的落實。這種超越及落實代表了莊子的功夫論路向。此次一般書評評論的著作包括:浙江大學哲學學院特聘研究員李明書評論吳進安教授的《德言並立.儒義新詮:對先秦儒學之哲學思考》、天津師範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講師鄭荃文評論Cristopher Moore的The Virtue of Agency: Sôphrosunê and Self-Constitution in Classical Greece、上海師範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哲學系倫理學博士生高俊傑評論劉君莉教授的《儒家倫理的堅守、批判與創造性轉化》。
最後,在此特別感謝本期專編潘小慧、尹錫珉兩位教授的用心規劃、每一位學者專家貢獻其研究領域之心血結晶、所有審查委員的專業審查,這一切保障了本期刊物的學術水準。

繼續閱讀 迴響已關閉
Loading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