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後語
陳文祥
輔仁大學天主教學研修學士學位學程副教授
天主教學術研究院副研究員
我們都知道,在哲學發展的歴史上,天主教信仰其實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不用說從理性推論可以得出對至高理性的崇敬;只要看看西方歷史上,宗教信仰的理念、所代表的團體及其支撐起其信仰的廣大信友,就可以察覺到這樣的文化對人類文明產生了多大的影響。更且,這樣的宗教信仰、文化與所流佈的各式各樣的行動與文明的創建也遍在於全世界,當然在臺灣這片土地上也不會例外。
在其中,諸多的傳教士在各自的領域上對這片土地有著極大的貢獻,不論是牧靈工作、偏鄉服務、著書立說、建立學校、創設醫院、倡導對話,甚至於為民發聲等等,皆有天主教的神職人員參與其中,或者更好說扮演重要的角色。然而,許多的傳教士或許擇其一二而從之,但本期月刊的專題主角,則可說涵納上述所有的領域,而為我們立下了一個何謂好的基督徒的典範。他就是單國璽樞機主教。雖然已經離開我們多年,但其思其行仍然值得在旅途中的我們加以學習與借鏡,當然也值得我們深深的感念。本期哲學與文化月刊就在這樣的理念下展開,專題名稱為〈單國璽樞機主教的人生思維:生命、信仰與對話專題〉,由黎建球與陳文祥教授共同主編。專題收錄五篇論文與一篇書評,為文皆為一時之選,在專題導言與本文中讀者諸君可以細細品味。作為編後語,我們願意將焦點置於一般論著,稍加簡介,以嚮讀者。
其中收錄六篇論文,與二篇專題書評。他們分別是:第一篇論文由上海交通大學杜保瑞教授與同校人文學院哲學系王國慶博士生共同撰寫的〈論中國哲學的現代詮釋有以貢獻於元哲學的面向〉,本篇論文旨在闡釋中國哲學在現在化的過程中,其成果及對世界哲學的貢獻,提出架構與反省。第二篇論文為上海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劉君莉教授所著之〈中國近現代「救亡」語境下「優生學」之傳入及其論爭〉,為文討論在中國大陸的環境中特有的「優生學」問題,探索其影響及可能的問題。
第三篇論文由貴州民族大學民族文化與認知科學學院甘偉教授所著之〈章太炎《齊物論釋》的因明詮釋〉,作者以章太炎的佛學思想立論,在紛擾的時代中,展現獨特且具有學術創新的精神。第四篇論文由輔仁大學社企學程暨全人教育課程中心吳明峰教授所著〈《莊子》禮樂觀的思維特徵〉。作者認為,《莊子》一書所展現對儒家文化中禮樂文明的反省,對其意義表達了新的見解,而成其一家之言。
第五篇論文為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張文研究員所著〈朱陸異同之爭:基於《學蔀通辨》歷代論爭的發展脈絡〉,作者重新探究朱子與象山的思想異同,認為二者的論辯在學理與思想上具有重要意義,值得研究與深化。第六篇論文為萊頓大學哲學系博士生石元萍所著〈內在感應何以可能?——基於對張載與程頤感應說的考察〉一文。作者以北宋理學家思想為研究對象,特別是張載和程頤的學說對觀,闡明其「內在感應」之說,豐富了該學說的視角。
在一般論著外,亦收錄了二篇書評,分別是由浙江財經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教授和溪所為我們導讀,由陳來教授所著之增訂版的《朱子哲學研究》一書;其次是,由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講師剛祥雲躼所導讀,由趙運濤教授所著,《符號裡的中國》一書。在此我們很榮幸推薦這二本專著,也感謝二位推介學者的專業導讀。
最後,應該要說的是,哲學與文化本身本來就不可分割而互相影響,然而一個好的文化似乎更能造就好的哲學,因為不管是從哪裡開始的文化,只要是好的、優美的,皆是屬於全世界的無盡藏也。因此,不管是悠遠流長的東方文明或強調美善的西方宗教皆值得吾人反覆回味,珍惜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