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後語
邱建碩
輔仁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科學精神是現代人的基本素質,當食物經過科學檢驗而獲得認證時,其安全性就讓消費者感到心安。如果仍有不足之處,就當訂定更嚴格的科學檢驗標準。這種朝向符合科學要求的社會發展,可以說是現代社會的一種基本形態。但科學精神做為人的精神又該是什麼樣的角色呢?它是整個人的精神發展必當服從的根本呢?還是只是人類為了達成某種展現而成為必要的呢?在全球處於GOVID-19威脅的當下,科學或醫學面臨這樣情況時,一方面說明了這些問題在現實中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為這些問題的回答提供了一些線索。在現代的醫療系統中,醫病關係成為了一個重要議題,醫師除了應對病患全然忠誠,並提供所有具科學根據之可得醫療資源外,還要尊重病患的自主權。但在防疫及安全的前提下,科學或醫學的代表者有了全然的決定權,這使得病患或者有患病疑慮的對象的自主權不再有其在現代醫病關係下的地位。或許這是在特殊狀況下的短暫過程,但若將這樣的防疫要求融入現代人的基本精神之中,未來的醫病關係可能又要重新回到以醫者為中心的模式,這將會與現代對於個體自主權的重視產生一定的衝突。在這樣的衝突下,人類的精神是在自主選擇持續發展?還是在衝突張力下被推動而形成新的樣貌?這是既有待觀察並值得深思的課題。
自近代科學發生以來,哲學與科學之間的關係就成了哲學的重要課題之一,本專題收錄的論文可視為在當代分析哲學脈絡下,從方法論的角度嘗試針對這個課題給出其中一個面向的回答。
本期共收錄有十篇論文、一篇書評。其中專題是由北京大學陳波教授主編,包括有五篇專題論文及一篇專題書評。另外,一般論著的五篇論文涵括了中西哲學不同的主題。這些論文皆是各領域的學者專家的精心傑作,在通過嚴格的審查與修改後,與各位哲學同好們共享。最後,感謝專題主編陳波教授為了使專題能有最好呈現所做的一切貢獻,以及學者專家們對《哲學與文化》一直以來的支持與鼓勵,特別是審查委員們專業的無私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