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文化月刊

‘編後語’ 分類彙整

由 phyTest001 發布 於 2010 - 十月 - 21

編後語
編輯部
2003年伊始,哲學與文化月刊決定更新版面,以全新的姿態面對廣大的哲學愛好者。我們的目標是一方面深化專業哲學研究期刊的向度;另一方面,推廣思想研究的能見度,使更多的讀者易於、樂於親近。我們認為,如果這個社會多一個人了解哲學、喜愛哲學,那麼就可能多一個具有深度與智慧的個體。因此,就算改版工作再累再繁雜,我們依然覺得值得。
當然,改版工作絕不只意味著編輯工作的激增,更是代表了更多經費的支出、更多稿量的需求以及更大時間壓力。這些對所有的工作人員來說,在精神和體力上都是極大的挑戰與負荷。經費的來源的有賴於訂戶的持續支持與各方的支援;稿件的需求則有賴國內外學者不吝投稿,與專題論著的撰述;而時間的壓力更需要編輯部同仁發揮同舟共濟的精神才得以接續下去,如果沒有以上三者的配合,編輯部根本不可能順利出刊。為此,我們實在非常感謝。
一份刊物的成敗包括三個因素,其一是其可讀性,其次是論文品質本身;第三則是流通與推廣。以上三者,哲學與文化編輯部皆作了很大的革新,茲分述如下:一、可讀性的革新(版面的活潑化):1.將原本的雜誌尺寸縮小成為類似一般書籍的開數;2.將註解改為隨頁註;3.將英文摘要附於文末;4.為讀者提供更多的稿件資訊與作者資料。二、論文品質的提升:1.從本期開始,哲學與文化月刊每期皆以專題論著作為月刊的主題論述,藉以凸顯月刊特色,並加強討論的深度與廣度。2.我們保留月刊原有的優良傳統,論著的部分依然歡迎國內外的學者投稿;再者,為了鼓勵在學的碩博士生,青年哲學的專欄依然保留了下來。3.最後,我們提供了與讀者交流的可能性,開闢「哲學問題大家談」的單元,提供一般的哲學愛好者與好學深思的學生提問並與學者交談的機會,另一方面也讓哲學人聽一聽大眾的想法與疑惑,畢竟真正的哲學應由生活中產生。第三則是流通與推廣的問題,從本期開始,哲學與文化月刊正式委託五南圖書公司代為發行,讓月刊的流通更有效率。未來讀者可以在坊間書局輕鬆購買到本月刊,這對哲學研究的推廣具有莫大的助益,因為哲學與文化月刊不僅是全國最資深的哲學研究期刊,更是最具學術價值的刊物之一,未來將不會有人因為不知如何購買而向隅,哲學與文化月刊也會因為有更多人的閱讀,而讓這個社會增加了向上提升的可能性。
無疑的,論文品質本身才是刊物成敗的關鍵。編輯部期待每一期月刊都是一本精彩深入且值得珍藏的好書,因此特地邀請學有專精的學者主編,以豐富多樣的題材,各個不同學科的對談,以當代學人與社會所關心的議題為中心,撰寫論著與回應評論,以及提供與主題相關的書藉評介,儘可能的達到深度與廣度兼容並蓄。以下,收錄本刊未來一季的專題名稱與簡介:一月號:生命倫理學專題,以哲學、生命科學、醫學、天主教觀點、佛教觀點等探討此一主題;二月號:形上學暨鄔昆如教授退休紀念專輯,鄔教授為國內哲學界著名教授,研究領域遍及形上學、倫理學、以及哲學史,不僅著作等身且桃李滿天下,其門下弟子遍於台灣各大學府,其學說影響既深且遠,如今鄔老師預定於2003年二月於輔仁大學哲學系退休,本刊持邀請鄔教授主編並撰寫形上學專題,並由學者討論鄔教授的學說加以闡揚,以為後學楷模。三月號為黃筱慧教授主編之詮譯學專題。四月號則由曾春海教授主編魏晉哲學專題。
以下為本期文章之簡介。首先是專題的部分:以黎建球教授為召集人的專題名為「生命倫理」,其以生命倫理與科技發展的對話為論述主題,邀請了包括輔大神學院院長艾力勤教授撰寫〈天主教生命倫理觀的基本視域〉、李開濟教授從佛教的觀點,撰寫了〈價值的抉擇—從佛教高僧的捨報閉生死關談起〉、楊美桂教授從生命科技的觀點與談了〈基因革命—邁向完美或自我宰制〉,而盧志峰教授與博士生陳文祥則共同合作成了〈醫學發展的倫理省思〉一文,最後加上黎建球教授本身撰寫了〈全球化下的生命倫理議題〉,以上構成本次內容豐富的專題。
其次在論著方面,蕭宏恩教授撰寫了〈中醫學多元價值取向之醫療行善的形上動力〉,釋昭慧教授撰寫了〈廢除死刑的佛法觀點〉,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王海明撰寫了〈「應該」的推導方法〉;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梁濤教授則撰寫了〈簡帛《五行》新探—兼論《五行》在思想史中的地位〉;最後青年哲學的部分,則是由政大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生潘慧燕〈王船山的所能觀〉一文雀屏中選。
最後,本刊也誠摰地希望我們的革新能獲得讀者的肯定與支持,並給哲學界新的氣象與啟發。

文章類別: 編後語
Loading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