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文化月刊

  • 606期 儒學與AI專題

    1 導言:儒學與AI專題 黃信二、黃燕強
    5 論儒家的「道德主體」與AI作為「人工道德主體」之差異——以陽明的「心」觀念為例的反思 黃信二
    23 建構聖人AI及其潛在問題探討 冀劍制
    39 社會機器人的倫理問題——儒家觀點的詮釋 黃秋韻
    57 從宋明理學看人工智能 鄭澤綿
    73 智慧型機器人能否通過「修身」獲得道德情感 張麗麗
    89 AI與生生、親親——以儒家為中心視角的考察 黃燕強
    專題書評
    107 書評:張立文,《和合學與人工智能——以中國傳統和現代哲理思議網絡》 [...]

  • 605期 建構實在論的文化詮釋專題

    1 導言:建構實在論的文化詮釋專題 陳復
    3 由建構實在論的外推來發展心體實在論 陳復
    19 從建構實在論之取象外推試論中醫之方法特色——以儒醫朱丹溪鬱症學說建構過程為視點 黃崇修
    43 敘事、文本詮釋與教育外推:Paul Ricoeur觀點之啟發 游振鵬
    61 從外推策略談多重哲學典範:兼論華人本土科學教育哲學的探索 葉震
    專題書評
    77 書評:沈清松,《士林哲學與中國哲學》 陳復
    83 書評:華爾納、沈清松,《建構實在論:中西哲學的中介》 陳美瑩
    一般論著
    89 [...]

  • 604期 曾子哲學專題

    1 導言:曾子哲學專題 曾振宇、吳進安
    5 以愛釋孝:曾子對孔子孝道的賡續與發明 曾振宇
    21 君子精神之內轉與外推:曾子之君子觀及其與孟子、荀子的比較 鄭炳碩
    37 慎獨觀念的形成、詮釋與影響——以曾子為主的討論 韓星
    57 出土文獻與《曾子》成書研究——兼論對曾子思想的新認識 李銳
    73 科技趨勢下孝道實踐的變遷與反思——基於曾子「孝本論」的考察 鄭濟洲、程雪蓮
    專題書評
    87 書評:曾振宇、江曦主編,《孝經文獻叢刊(第一輯)》 郭麗
    一般論著
    93 論陰陽五行的人性論構造與倫理生成 [...]

  • 603期 康德誕辰三百周年紀念——康德的法政哲學專題

    1 導言:康德誕辰三百周年紀念——康德的法政哲學專題 周明泉
    5 法權普遍原則vs.道德普遍原則——康德法政哲學是否具有第四批判的功能性角色? 周明泉
    25 康德論走出自然狀態的義務——一種非意志論的解讀 吳彥
    47 康德的人性論與政治 吳豐維
    65 康德刑法理論中的應報主義之規範性 彭文本
    85 論康德自由主義中的倫理精神 魏楚陽
    專題書評
    101 書評:Otfried Höffe,《為了一個公民的歐洲!——更新歐洲論述》 陳欣白
    一般論著
    107 清儒惠棟漢學思想的演進理路——以其「三禮」學為考察中心 [...]

  • 602期 比較哲學視域下的儒家倫理學專題

    1 導言:比較哲學視域下的儒家倫理學 李明書
    3 孔子的成人之教與諾丁斯的道德教育之比較 李明書、朱建民
    19 儒家倫理學與人類中心主義 高柏園
    35 先秦儒、道心性論中的自由意識與成德之教 朱光磊
    專題書評
    53 書評:黃勇,《當代美德倫理:古代儒家的貢獻》——美德倫理學之於儒家適用性的反思 李明書
    一般論著
    57 朱子的明明德工夫論及其時間維度的突破 王凱立
    73 《老子》之「有」、「無」和「有名」、「無名」:〈第一章〉詮釋問題探究 吳惠齡
    89 柏拉圖空間疑難的海德格式出路——空間存有論的可能性探析 [...]

591期 編後語

編後語
陳文祥
輔仁大學天主教研修學士學位學程副教授
地球的生態與環境變遷的問題,在工業革命400年之後,在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中成為一個核心課題,不論開啟哪一種媒體,映入眼簾的很快就會從高樓瓊宇、酷炫的科技與全新的發現,轉向更高的氣溫、更多的災害及不曾耳聞的傳染病。這個世界的人們從來不會停止創造新的紀錄,但我們彷彿第一次意識到,這些新的紀錄開始有一點不妙。
然而,人類畢竟是有理性的動物,新的研究與倡議同樣很快就會出現在學術與常民的眼界,雖然不斷鼓勵我們,環境問題既然是由人所造成的,人應當就有能力作出改變,然而,不能確定的是,時間是不是還站在我們這一邊。正因為時間的緊迫與問題的艱鉅,因此需要整合所有人類力量才可能力挽狂瀾,而不只是停留於學術、政治、或影視的喧嘩。於是我們欣喜地看到了世界最大的宗教組織,天主教會,由教宗代表發出了一個關於環境保護與全球生態的普世性宣言,也就是教宗方濟各著名的《願袮受讚頌》(Laudato Si’)通諭。在本期專題中,我們也很高興地看到學者們針對此一通諭作出了有意義的反省,不僅再次回應了教宗的呼籲,同時也能從更整全的角度檢視環境的議題,並提供新的建議。本期專題由司馬忠與高榮孝二位學者主編,在此謹為之簡介其中六篇專題論文與專題書評的主要內容。
第一篇論文為輔仁大學宗教學系莊慶信教授所撰之〈超越當代環境思想的《願祢受讚頌》通諭〉,作者以教宗方濟各所頒布的此一通諭,反思環境保護的議題,並肯定教宗對地球生態的高瞻遠矚。第二篇論文為輔仁大學宗教學系鄧元尉教授所撰之〈生態皈依與生態認同:實踐《願祢受讚頌》的一種可能途徑〉,作者為文結合教宗通諭及其社會訓導並輔以學者觀點,試圖勾勒出屬於基督宗教信仰的環保立場。
第三篇論文為靜宜大學犯罪防治碩士學位學程高榮孝教授所撰之〈生命意義視域下的宗教交談——以方濟各教宗《願祢受讚頌》通諭和心道法師「靈性生態學」為例〉,本文透過此通諭傳達的線索,進一步反思其根本的認知論問題,並藉由與佛學的觀點對話,共同面對此一迫切問題。第四篇論文為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林新沛教授所著之〈從《願祢受讚頌》通諭反思當代主流觀念與環境教育〉,作者主張對環境保護的關切涉及了文化與生活方式的改變,其透過不同觀點的對照,提出環境教育的建議。
第五篇論文為靜宜大學生態人文學系教授任孟淵所著之〈《願祢受讚頌》通諭精神對環境公民培育之啟示〉,文中明確提出環境與心靈的密切關係,作者同樣主張應更重視環境教育。第六篇論文為輔仁大學醫學系司馬忠(Maria John Selvamani)教授所著之“Significance of Laudato Si’ for Catholic Theological Ethics”(《願祢受讚頌》通諭的倫理神學論述),在本篇論文中,作者看到了教宗從大環境切入天主教倫理學的進路,而有新的見地。
關於專題書評,同樣由司馬忠教授所撰述,其所導讀之著作為2020年出版,由Robert McKim主編的Laudato Si’ and the Environment一書,期待讀者能從中與論文相參照而有更多的啟發。
在一般論著方面,本期共編集了四篇不同領域的專精論文,分別是由來自西安工業大學的敬曉慶與陳叢蘭二位教授所合著的〈定居、安居、樂居:居住價值的邏輯與進路〉;湖北大學哲學學院肖雄教授所著之〈牟宗三與胡塞爾現象學的交涉〉;信陽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黃毅所撰之〈論施賴爾馬赫對《聖經》權威性的重構〉,以及由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張力鋒與虞若昀研究生合著之〈論命題態度脈絡裡的認知涵義——從語義內容∕交流內容區分之爭看〉。細讀這些文章,亦可領略來自不同學術脈絡的卓越見解。
另外,本期月刊亦用心安排了三篇富有意義的書評,分別是劉君莉(上海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所評之書為胡軍所著之《究真求道:中國走進現代社會的哲學省察》;喬佳(南京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其所導讀之著作為范文麗所著《行為與因果:寂護、蓮華戒《攝真實論(疏)》業因業果品譯注與研究》一書,以及最後由楊軻軻(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博士生)所導讀,由Frederick Beiser所著之Johann Friedrich Herbart: The Grandfather of Analytic Philosophy一書。我們在此肯定書評作者為我們精彩的導讀,同時也驚喜於這些專著的精湛見解。
最後,我們願對本期月刊的所有作者的努力研究表達敬佩之意,因為只有確實的鑽研,才能引領有意義的改變。

繼續閱讀 迴響已關閉
Loading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