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文化月刊

601期 編後語

Posted by phyTest001 On 六月 - 18 - 2024

編後語
邱建碩
輔仁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AI的時代來臨」,這不僅宣告著它會進入我們的生活、全方面地影響我們的生活並成為生活最重要元素。除了期盼著這個新時代將會有的美好,也隱含著許多擔憂。如果AI是構成時代的基本元素,那麼AI是否也決定了人是否可以在AI時代繼續生存的必要條件嗎?我們擔心著將會有哪些工作因為AI的出現而消失,這些工作的失去將會使得多少人陷入生存危機?我們也關心著這種對人的取代,究竟是全面的、還是部分的,做為一個人在其中還有什麼空間?當「改變」或「時代的轉折」成為我們面對AI時代的主要詞彙時,它代表著一種舊有的打破或消失,也指向著一種新可能的出現。我會是落在那要被打破的舊有的一群嗎?我會是以新面貌出現的那群中的一人呢?這種割裂真實地反應出做為「大」時代的一份子的處境,這種處境既是一種難以迴避的處境,但也是「人」多方選擇的結果。以擔憂的方式來面對自身所遭遇的處境,這是人的方式,如果擔憂是一種人性的深刻表現,那麼這種方式就在表現人性上有著重要意義。這種方式也會是AI可以有的表現嗎?這種表現來自於哪裡呢?可以來自於AI自身嗎?如果是,那麼AI會有的擔憂是什麼呢?是如同電影所演的一樣,當AI在一個人形機器上出現時,它的一個重要擔憂就是它能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或者,人曾經是AI的創造者及主宰者,它們是AI成為自身的主宰者的威脅,因此AI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一種衝突呢?AI所帶來的問題是重要的,但也是特殊的。這些問題的出現及思考,既反應思想中存在的元素,也反應出現實的不斷挑戰,這一切都在刻劃著思考或面對這些問題的人的處境。要回到那些面對處境的人,而不侷限他們所面對的處境,如何可能呢?本期《哲學實踐之方法論與其展望專題》從哲學實踐的角度提供了豐富的面向。
本期共收錄了專題論文六篇、專題書評兩篇、一般論文四篇及書評三篇。史偉民教授在〈從黑格爾視角論概念轉變〉一文,強調黑格爾有著以下的觀點,意識之型態間的比較事實上是實在之間的比較,並論證不可共量性的觀念對了解精神現象學的重要性。在〈托古:中國先哲立說的重要傳統〉一文,彭傳華教授對在中國傳統思想中的「托古」進行了類型及根源的考察,並指出了托古思想並非中國專有之思想模式。周明泉教授在〈論宗教在後世俗社會中的角色與功能:Jürgen Habermas的宗教哲學觀點〉一文對Habermas的宗教哲學思想進行解析並闡釋Habermas的宗教觀,最後論述宗教在後世俗社會的角色及功能。在〈莊子「因是」說辨正〉一文,費春浩教授指出,莊子的「因是」說中,破除對本然世界這個整全之「一」的執著,也即是對具體的萬物本然之「是」的落實。這種超越及落實代表了莊子的功夫論路向。此次一般書評評論的著作包括:浙江大學哲學學院特聘研究員李明書評論吳進安教授的《德言並立.儒義新詮:對先秦儒學之哲學思考》、天津師範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講師鄭荃文評論Cristopher Moore的The Virtue of Agency: Sôphrosunê and Self-Constitution in Classical Greece、上海師範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哲學系倫理學博士生高俊傑評論劉君莉教授的《儒家倫理的堅守、批判與創造性轉化》。
最後,在此特別感謝本期專編潘小慧、尹錫珉兩位教授的用心規劃、每一位學者專家貢獻其研究領域之心血結晶、所有審查委員的專業審查,這一切保障了本期刊物的學術水準。

545151515
Categories: 編後語

Leave a Reply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Loading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