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文化月刊

544期 編後語

Posted by phyTest001 On 九月 - 27 - 2019

編後語
黃信二
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在西方美學原屬哲學的分支,但因其地位日漸重要而獨立為一個學科;然而,在中國文化脈絡下,中國美學的性質與研究方法,以及其文化語境、研究範型、哲學背景仍處在活力充沛、建構自身體系的新階段,本期《朱光潛、宗白華與美學》專號即在此背景下形成,也很榮幸邀請到曾春海、尤煌傑、鄒元江、韓清玉等兩岸美學專家惠賜鴻文,以饗讀者。
第一篇是尤煌傑教授的〈「遊戲」之於「藝術」的解析─以朱光潛的美學理論為據〉,本文一方面從藝術心理學進路觀察朱光潛對「藝術起源於遊戲」的理論;另一方面分別從「模仿和創造」,「佯信與偽裝、表現」,「自由」三個課題,借鑑高達美的遊戲理論以充實我們對「遊戲」觀念在美學中的可能幅度。第二篇是韓清玉教授的〈論中國現代純藝術思潮的自由本義和價值訴求〉一文,本文以三四十年代朱光潛美學中的藝術自律傾向為例,先分析其思想的建構語境與現實關切,其次再論中國現代純藝術思潮的整體特徵和內在張力,進而為當下建構更具文學闡釋力的文藝美學話語提供參照。第三篇是鄒元江教授的〈論朱光潛《詩論》的非物件化審美思維〉一文,本文作者分析了朱光潛為了說明作為情趣與意象的非對象化的詩的境界,從「詩」與直覺的關係、意象與情趣的契合、詩境界的「隔」與「不隔」、「超物之境」與「同物之境」等幾個方面論證其非物件化之屬性。第四篇是曾春海教授的〈宗白華意境美學中的《周易》元素〉一文,本文宗白華的重要美學核心命題,如化景物為情思、生命節奏、宇宙節奏、虛實相生、幽情壯采等與《易傳》相關的命題做聯結與分析,彰顯其中意境美學的《周易》元素。
在一般論著部分,前兩篇亦與美學相關,第一篇是餘群所撰〈論牟宗三「化境」說的美學內涵〉一文,探討牟宗三提出的「化境」以「即真即美即善」(「合一說」)為內涵,對王國維「境界」和馮友蘭「人生境界」之看法加以發展和提升。張俊所撰〈方東美生命美學平議〉一文,分析了方東美先生如何從形而上學高度緊扣「生生之謂易」這一生命創造動因,以及中國哲學不二一元論的圓融智慧,為其心物相通、天人合一的生命美學意境論述提供了思想基礎。第三篇是鄒蘊所撰〈《莊子》的自適觀——以《大宗師》篇「孟孫才弔母」故事為例〉一文,描述「孟孫才弔母」的故事智慧地處理了方內和方外的關係,並且顯著地體現出《莊子》的「自適」觀。第四篇是黄吉宏所撰〈試論生命道教的陶瓷「器」象〉,本文試圖在抽取《道藏》《續道藏》等原典,在第一義的基礎上聚焦生命道教「關聯性言說」的義理分判,以形而下之陶瓷器物觀道教理念之「器象」表徵。
第五篇是魏義霞所撰〈康有為與孔子思想比較〉,本文通過對康有為與孔子的思想進行比較,發現其思想雖以孔子為來源,卻對孔子思想進行了大膽改造和過度詮釋,最終使孔教變成了「康教」。第六篇是馬永康所撰〈康有為的《論語注》與「發明孔教」〉,本文釐清康有為的《論語注》與朱熹觀點差異,反思其批評曾子守約、貶抑《論語》的價值以及極力反對推尊曾子,進而致力闡發大同、神明、仁、命等「微義」,以重建孔教的社會政治維度及接納部分宗教性的內容。第七篇是楊婉儀所撰〈對於沙特人道主義的詮釋與批判〉,本文以比較沙特1946的《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以及1980年與本尼.萊維(Benny Lévy)的對話:《今天的希望:與沙特的談話》,對於沙特的人道主義進行詮釋與批判。第八篇是李明書所撰〈當代儒學對於性別歧視的討論與回應〉,本文整理當前儒家思想的性別論述,檢視儒家思想有無性別歧視,並反思如何使性別歧視達到某種程度的和諧或平衡,才能使儒家思想在當代仍具有對所有人的開放性。在書評部分,則刊出張江宜撰〈書評:曹峰,《老子永遠不老:〈老子〉研究新解》〉,對2018曹峰出版新作各章內容皆有詳實之點評。
本次審查期程因暑假聯絡學者不易而略為延長,但所幸仍能準時於九月初付梓,除感謝各篇作者與審查人協助外,亦非常感謝編輯部同仁辛勞,於開學初最忙碌的時刻亦能使命必達,使本專題順利出刊,文末亦敬祝讀者們在中秋佳節、家人團圓之際展卷愉快。

545151515
Categories: 編後語

Comments are closed.

Loading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