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文化月刊

441期 編後語

Posted by admin On 二月 - 28 - 2011

編後語

主編 尤煌傑

自去年(2010)年底以來,國際上最受矚目的發展就是北非國家突尼斯所發生的「茉莉花革命」,推翻了長期執政的總統。接著,埃及總統在人民的持續抗議活動中下台,此情勢的發展更是讓西方國家產生一則以喜一則以憂的結果。高興的是埃及以回教教義為主要文化取向的國家體制,也必須經歷人民要求民主改革的洗禮;而憂心的則是未來的新政府是否能維繫與西方國家長期的利益關係,則在未定之天。接連下來,北非與中東回教國家陸續產生骨牌效應,許多國家都發生人民要求政府解散重組的示威抗議活動。這股連鎖效應,似乎還看不到盡頭。這些動亂,直接的起因在於人民生活困頓,物價飛漲,糧食短缺嚴重,社會正義不彰。而長期執政的統治者,未能體察民情,官僚體制貪腐嚴重,拿不出有效的治國政策,終於導致政權垮台的後果。


在這些表面的因果關係底下,還有一些值得注意的普遍現象。其一,民以食為天,一個地區如果持續發生糧食短缺,必定引發社會動亂。而這些回教國家長期堅定的統治政權,也難以抵擋民不聊生的窘境。中東情勢的動亂,與國際糧荒有密切關係,而國際糧荒又與地球暖化,氣候極端變遷有因果關係。其二,全球各民族,依照其宗教信仰結合成政治體制,本諸文化多元的論述,應當予以尊重,不應以單一價值觀來論其優劣。所以回教國家依照其宗教信仰與文化,而建立的社會、政治體制應受到尊重。但是,人權、社會公義,政治平等參與等要求,則是超越種族文化的,由此次的連鎖效應可以看出來,回教文明的堅持並不等於可以肆意遂行獨裁統治。綜合以上的陳述,我們從哲學的角度來反省,有外在與內在兩個向度值得我們注意。一方面是我們對待環境的態度,我們應該更加強與環境共生的觀念,而不是無限制地破壞與掠奪,否則人類終將自食惡果。另一方面,我們人類的精神價值,有一些部分是隸屬於人性的共同價值的,它是超越文化與國界,而根源於人類的本質性要素,任何形式的政府都應予以人性的尊重與關懷。

本期專題宗教與生命倫理,由莊慶信與司馬忠兩位教授擔任專題主編,刊出以下五篇專題論文:釋昭慧(玄奘大學宗教學系教授兼文理學院院長):〈人類幹細胞研究來源的倫理爭議──一個佛法向度的倫理探索〉;高柏園(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理一分殊與自我坎陷──儒學對生命倫理學基礎的反思〉;Pushpa Anbu, SVD (SVD Vidya Bhavan, Bhopal, India):〈現代生命倫理議題──伊斯蘭教的觀點〉;司馬忠(輔仁大學科學與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教授):〈冷凍剩餘胚胎:在天主教生命倫理上一個未解的議題〉;莊慶信(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教授):〈天主教的財富倫理──宗教倫理學的考察〉。另外,專題書評兩篇:司馬忠:〈書評:Ted Peters, Karan Lebacqz and Gaymon Bennett:《神聖的細胞?為什麼基督徒應支持幹細胞研究》〉;蕭宏恩(中山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主任):〈書評:艾立勤:《維護人性尊嚴──天主教生命倫理觀》〉。

本期一般論著刊出以下三篇:李安澤(黑龍江大學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方東美與文化融通〉;陳叢蘭(西安工業大學思政部講師):〈孟德斯鳩之中國國民性思想論略〉;游淙祺(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身體、不良信念與文化認同的基本態度:從沙特談起〉。另外,一般書評一篇:鄭仰崙(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生):〈書評:彭國翔:《儒家傳統:宗教與人文主義之間》〉。

以上簡述本期大要,敬祝讀者諸君展卷愉快。

三月號專題預告

《哲學與神學》

一般人將哲學與神學歸為不同的領域,因鑒於其各自建立在理性與信仰的不同基礎上。哲學與神學之孰主孰從,也基於理性與信仰之孰能取得支配權;而它已呈現於人類文明史,因不同地域與不同時期而有的不同風貌。但理性本身是否和信仰完全分割,信仰是否即為非理性的,這些本來已是個問題。不論如何,哲學問題的深刻處,常銜接到神學;神學問題的論述若能更清楚明白,則常仰仗於哲學。這些關係皆已在西方哲學或神學的領域中出現,但也不排除其可發現於東方的哲學裡。三月份的「哲學與神學」專題包括了從現象學來看哲學與神學關係的論文、從西方近代哲學與東方哲學來看的論文,並有相關的書評與學界訊息。敬請讀者期待。


545151515
Categories: 編後語

Comments are closed.

Loading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