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文化月刊

434期 編後語

Posted by admin On 十一月 - 21 - 2010

編後語

主編 尤煌傑

十八世紀的法國呈現甚麼樣的面貌呢?在這個世紀中發生了法國大革命(1789),出版西方世界第一本百科全書(1751-80);重要的思想家有:孟德斯鳩(Montesquieu, 1689-1755),伏爾泰(Voltaire, 1694-1778),狄德羅(Diderot, 1713-84),盧梭(Rousseau, 1712-78)以及其他許多學術精英等人。

從哲學發展的主軸來看,法國在這一時期的發展稱之為「法國啟蒙運動」,它具有以下的特色:1. 對於當時的宗教及政治提出激烈的批判;2. 相信科學觀由物理學擴到心理學、道德理論,以及人類的生活,並傾向拒絕啟示的宗教教義;3.受到英國思想的影響,特別是洛克和牛頓,傾向於經驗主義的哲學方法;4. 為十九世紀的實證主義預備了發展的道路;5. 由反省人的心理生活和生理條件之間的關聯,而發展出一種粗糙的唯物論;6. 以「人的科學」作為努力的目標;7. 努力把倫理學從形上學和神學中分離出來,嘗試使倫理學獨立起來,並思考「一個由不信神的人所組成的國家」的可能性;8. 此時期的哲學思想家主要不來自學院內的學者,同時擁有一些非哲學的興趣或專長。

在這樣的思想氛圍之下,發自人文關懷的思想將呈現出怎樣的面貌?這個問題就涉及本期的專題構想。本期由黃雪霞(輔仁大學法文系專任副教授)擔任「十八世紀的法國人文主義專題」主編,共邀請以下六篇專題論文:馬斯杰(Jecques Marx)(布魯塞爾自由大學教授): “La Mission de Chine: une transaction humaniste de l’alterite”(宣教至中國:異中求同的人文思想流變);姜伯樂(Jean-Paul Sermain)(巴黎第三大學教授):“Cinq lecons d’humanite au XVIIIe siecle”(十八世紀五大人文作家之論述);沈中衡(輔仁大學法國語文學系專任助理教授):〈啟蒙運動哲學家龔多塞之公眾教育理念:由公眾教育到公民社會〉;林志芸(國立中央大學法文系副教授):〈「所有靈魂均具有同等價值」──瑪莉安和賈各伯的回憶錄〉;黃雪霞(輔仁大學法文系專任副教授):〈從狄德羅的哲學到《修女》中的人文主義〉;賴軍維(宜蘭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法國啟蒙時期的情色烏托邦:以薩德的情色共和國為例〉。專題書評有以下兩篇:林玫君(文化大學法文系專任副教授):〈書評:拉克羅:《危險關係》〉;廖潤珮(大葉大學歐語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書評:方斯華.瓦耶侯:《偉人們的旅行》〉。

本期一般論著有以下兩篇:潘小慧(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從「君子和而不同」談和諧的多元整全意涵──以先秦儒家典籍為主軸〉;肖群忠(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獨善其身,惟吾德馨──儒者的安身立命之道〉。

以上簡述本期大要,謹此祝願讀者諸君,於盛夏溽暑之際,形神康泰。

545151515
Categories: 編後語

Comments are closed.

Loading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