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文化月刊

432期 編後語

Posted by admin On 十月 - 26 - 2010

主編 尤煌傑

在本刊的前已故發行人羅光教授的論述中曾有如下的說法:

今天我們社會的生活是什麼樣的生活呢?是以科學為基礎的生活,是以經濟價值高於一切的生活,是以物質享受為主的生活,是以個人的人權為重的生活,是以民主為社會制度的生活。總括一句說,是仿效歐美社會生活的生活。因此,便發生了問題,傳統的儒家哲學還適不適合這種現代生活呢?換一句話說:儒家的哲學還可不可以指導這種現代生活呢?人有智慧,人的生活常由智慧的思想去指導,中華民國現代的生活也必定要有一種指導的思想。這種思想是什麼思想?我想應該是儒家思想,然而卻不能是恢復傳統的舊思想,而是現代化的儒家思想。

 儒家哲學在目前時代的意義,是生命哲學的意義,宇宙為一個變化的整體,變化的整體為生命的洪流,生命互相連繫,互相互助,以達到生命的和諧。(羅光:〈中國哲學的時代意義〉(民國73年4月7日中華民國哲學會全體會議討論中國哲學的時代意義主題開會開幕詞),《哲學與文化》,第11卷第6期,民國73年6月)

羅光發行人在二十餘年前所描述的社會生活狀況,與我們今日所處的環境狀況還是大致相符,有許多方面還更加變本加厲。我們在反省自我文化的根源時,儒家的思想內涵還是無法拋棄,但是也不是全然恢復。羅光教授的意見認為發展以儒家思想為基礎的「生命哲學」是現代化儒家思想的可行道路。生命哲學的開展不止限於儒家哲學,也擴及其他中國哲學思想。

古今中外的哲學思想的發展,大抵都是為了因應其時代問題而提出的解決方案,各個時代的問題不同,處理的策略也不同。但是對人性與文化發展的趨勢,卻有穩固的元素與發展方向,因此古代的哲學智慧仍然有可以為我所用的價值。以我們現今的文化處境來面對問題,一方面是在藉古代的智慧解決問題,另一方面也是在重新貞定這個哲學傳統的價值。哲學或許無法給出一個立即解決的方案,但是每一次的反省都是促進我們更加趨向真理的道路。二十餘年前我們思考過中國哲學的發展問題,現在這個問題仍然還沒有完全定案,還有許多值得繼續思考的問題。

本期邀請鄭宗義(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主編「中國哲學思想的開發與清理」專題,共有以下五篇專題論文:鄧小虎(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助理教授):〈人倫和基本益品〉;英冠球(香港教育學院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孟子》反映的倫理學型態——以德性倫理學的觀點看〉;吳啟超(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導師):〈「我們贊成謙卑嗎?」——儒家面對基督宗教時的應有反思〉;蔡家和(東海大學哲學系副教授):〈牟宗三先生蕺山學之探討——以〈對於評斥朱子理氣為二者之衡定〉一文為核心〉;陳復(陳正凡)(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國立交通大學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評唐君毅對王陽明心學的詮釋與評價〉。另有「青年哲學」二篇參與本專題:秦峰(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博士候選人):〈黃宗羲理氣論與經世學〉;林光華(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博士生):〈論牟宗三對老子之道的詮釋〉。專題書評為:劉妮(香港中文大學博士生):〈書評:劉笑敢:《詮釋與定向》〉。

本期一般論著為:劉若韶(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神學意志論」與當代上帝誡命理論〉;梁光耀(香港大學專業進修附屬學院講師):〈丹托的藝術終結論〉。

以上簡述本期大要,敬祝讀者諸君展卷愉快,神形康泰。

六月號專題預告

《竹林玄學專題》

魏晉玄學的研究眾聲喧嘩,成果豐碩。然而,多數集中在正始與元康兩個階段,尤其是王弼與郭象;對於竹林玄學,多視之為放達名士,或是詩文作家,對於其玄學的成就與重要性,學界的關注仍有不足。因此,六月份,哲學與文化月刊特別策劃了「竹林玄學」的主題,邀請國內研究玄學的專家學者,從音樂美學、存有論、倫理思想、生死觀照等議題,深入探析竹林時期的玄學成果,希望能扭轉對竹林玄學思辨不強、玄智不深的錯誤印象,進一步開展玄學研究的新視野。 

編輯部啟事:本期因稿擠,中英文註釋、參考文獻格式請參見本刊其他各期。

 

 

 

545151515
Categories: 編後語

Comments are closed.

Loading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