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 尤煌傑
本期的封底圖片,我們介紹本刊的第廿一卷第六期(241)。本刊於民國83年5月榮獲教育部頒發「人文及社會科學類優良期刊」獎狀及獎金。這是本刊自發行以來,超過三十餘年所累積的成果展現。為了讓本刊讀者分享這個喜訊,本刊連續兩期在封面頁加印紅色標示。
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國內學術界逐漸發展出注重學術論文的品質與規格的氛圍,連帶地也注重刊登學術論文的期刊本身的專業性、一致性與穩定性。在這樣的時機之下,本刊的獲獎,也顯示本刊與時並進的一貫風格,別具意義。這個獲獎也顯示出,本刊長期默默耕耘,終於獲得社會肯定的榮譽。
獲獎的榮耀終歸於外在,值此季節交替之時,不如仔細觀賞週遭自然景觀之遞嬗更能觸發哲學人之反躬自省。茲引述一段名言:
春山烟雲連綿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陽人坦坦,秋山明淨搖落人肅肅,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看此畫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此畫之景外意也。見清烟白道而思行,見平川落照而思望,見幽人山客而思居,見岩扁泉石而思游。看此畫令人起此心,如將真即其處,此畫之意外妙也。(《林泉高致.山水訓》)
這是北宋時代著名的山水畫家和繪畫美學理論家──郭熙的作品。他於神宗熙寧年間(1068-1077)為圖畫院藝學,後任翰林待詔直長。他和他的兒子郭思把它的繪畫美學思想纂輯成《林泉高致》。以上這段引言,不只反映了四時節氣的自然轉變,也寫照了人與自然的互動以及藝術鑑賞的境界。
本期專題由劉千美(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東亞系教授)、幽蘭(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藝術與語言研究所教授)兩位教授擔任「中西美學相遇之道」的專題主編。這個專題名稱源自2007年12月本人與兩位教授在輔仁大學士林哲學研究中心所作的同名系列演講。由於當時都只是初步的觀念,於是兩位主編保留這個專題名稱另行發展出本期的專題論文。又,由於獲邀參與本專題的專家論文相當踴躍,於是又蘊釀出另一個新增的專題,將於明年度的專題中呈現。這段秘辛也說明了,在觀念創發之後的一段沉寂與心靈集中的工作之後,終於獲得向上昇揚的成果。
由於篇幅所限,茲不再敘述本期各篇作者與篇名。最近疫病頻傳,需處處防疫,方得保全身心。順此祝願讀者諸君形神康泰。
十一月號專題預告
|
《中國哲學「誠」論專題》 「誠」乃中國歷代聖賢之心法,是中華文化一切美德善行之根源;曾文正公曰:「天地之所以不息,國之所以立,聖賢之德業所以可大可久,皆誠為之也。」具體言之,「誠」乃可以成就「內聖外王」之業也;中華文化之動力泉源亦本乎於「誠」,故「誠」的思維雖為中國傳統觀念,時至今日科學發達,道德重整的時代,益見「誠」之重要,與其永恆之價值;邀請撰稿學者有:杜保瑞教授、伍志學教授、傅玲玲教授、陳旻志教授以及陳福濱教授等。除專題論著之外,另有多篇相關書評,以饗讀者,敬請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