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文化月刊

416期 編後語

Posted by admin On 十月 - 26 - 2010

主編 尤煌傑


考察世界各國的政治體制,我們可以發現以服務代替管理,以鼓勵代替限制,以柔性作為代替剛性作為,以透明化流程代替黑箱作業等等,是一個普遍的潮流。過去掌握國家機器的人員號稱「朝廷命官」,要勤政愛民,以做父母官的姿態去「牧民」。而現代的國家機器則是由人民透過選舉機制產生的執政者來做決策,他們要以企業管理的精神服務社會,視人民為「頭家」,自命為人民「公僕」。這個轉變的最重要核心是人民與官員的上下關係拉平了。只是,人民當頭家最直接的手段還是只有在選舉的時候才最明顯,在其他時候要伸張作為國家之頭家的權利,仍然需要透過繁複的機制才有機會獲致。
無論古代的政治制度或是現代的政治制度,都各有其必須遵守的倫理規範,例如古之「官箴」,今之「政風」等等。但是,如上所言,古今政治制度大不同,官民相對關係亦不同。孔子曾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論語〃泰伯》),自有其時空環境上的因素。但是現代公民社會,所有公部門的決策都必須攤在陽光下接受所有人的公評。顯然,過去的價值觀點和現代的價值觀點所重不同。而且,在目前的民主化社會當中,清廉、誠信、公正、效率等等關鍵詞,更是常常出現在我們的閱聽環境當中,這也成為國家競爭力相關的指標。因此,有關公務倫理、法律倫理、政風倫理、人權保障等等議題特別成為我們時代的重要倫理議題。有鑒於此,本刊與中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合作,透過舉辦「公共價值與公務倫理研討會」,發表論文並進行學術討論,以形成本次專題的主題論文。
本期邀請黃藿教授擔任專題主編,共有以下七篇專題論文:江明修(中央大學特聘教授兼客家學院院長):〈行政倫理法制之全球趨勢〉;顧慕晴(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行政人員的控制──德性途徑的探討〉;熊忠勇(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兼任助理教授):〈我國公務倫理的困境與出路:從政務官與事務官的關係談起〉;黃藿(中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主任):〈政治倫理的基本課題〉;但昭偉(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授兼主任):〈政府、人權與倫理——為個人自由的最大化進一言〉;林麗珊(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教授):〈警察倫理教育之核心價值〉;韓保中(中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新治理的行政倫理意象:新公共服務論後設語言之分析〉。專題書評為:劉耀仁(輔仁大學哲學系博士生):〈書評:公民倫理觀的歷史源流〉。另外,本期刊出兩篇一般論著:尤煌傑(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傳統美學思想之「和諧」觀念〉;王左立(天津南開大學哲學系教授):〈因明的三支論式與三段論之比較〉。
以上簡短闡發當前公民社會之價值觀趨勢,並說明本期專題發起之因緣,並盼望此一系列專題論文之論述,能夠引發更多本於學術見地之意見共同參與進一步討論。若能有更多迴響意見,將更有助於公共議論之彰顯,也符合本刊營造一個開放性的純粹學術討論、對話園地的理想。謹此說明,並順祝本刊讀者於農曆新春佳節,闔家團圓,平安和樂。

二月號專題預告
《靈性與關懷倫理專題》
身(body)、心(mind)、魂(soul)、靈(spirit)為世界各大靈性傳統所共同認同的層次或層面,「靈」指的即是「靈性」(spirituality)。「靈性」是人在其存有根本上與超越者產生關聯或建立關係,因此,人在其本質上即具超越性。而「靈性關懷」則落於人己共同存在的整體中,成就個人之所「是」(being)的關注。因此倫理實踐應該是具備靈性上的完滿,外顯的表現關懷己身之外的存有者。本次「靈性與關懷倫理」專題中,共邀集八位相關領域中的專家學者針對此議題進行發表,不僅探討人性之終極關懷中靈性的探索,更涵蓋靈性照護、生命意義、詮釋學、宗教、性別、醫療、倫理等不同向度,針對「靈性與關懷倫理」主題所討論之議題,希冀藉由多方角度的切入,能有助於我們推展對靈性關懷與倫理實踐的重視。

545151515
Categories: 編後語

Comments are closed.

Loading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