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文化月刊

401期 編後語

Posted by admin On 十月 - 26 - 2010

 主編 尤煌傑 

《中庸》云:「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如此把人的地位提升到與天同功的地位。人的能力確實可以提升到如此超凡入聖的境地,但是人類並非時時都處於與宇宙之大理協調一致的狀態,人類的七情六慾,以及意志的軟弱,往往又使人墮入罪孽深重的谷底。如此的高低起伏,究竟人類整體是在向上提升,還是在向下沉淪?越來越讓人感到懷疑。且不論參贊化育的崇高理想,人類能否善盡大地之一份子的責任與義務,亦是不斷受到懷疑。《荀子.天論》云:「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荀子的思想已把人類的正邪與天道運行的關連性取消,而強調人類自身的「治」「亂」才是影響人類吉凶禍福的關鍵,也就是人世的一切結果都是人類自招自取。

本年度(2007)8月號《科學人》雜誌刊出一篇題為〈如果地球上沒有人…〉,作者為魏斯曼(Alan Weisman)。該文提到如果人類突然從地球上消失,且不管人類消失的原因,則在2天之內紐約的地下鐵系統就將因為沒有定期抽出地下水而遭到淹沒;2-4年後,各大城市的街道與建築物將因為乏人維修而開始崩裂,雜草叢生……1000萬年後,除了青銅器以外,大部分人類的遺跡都不復存在。這些推論都可以從各種科學研究的論據中找到理論基礎,不管其推論的精確性如何,這篇文章都呈顯出人類對地球環境既成的破壞性,而且更進一步顯示人類在大尺度的物質環境中的分量,還是無足輕重。人類的驕傲與尊貴頓時變得微不足道,更別侈談「參贊化育」的崇高理想了。

最近「全球暖化」是個全球性的議題,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拍攝的「不願面對的真相」影片,指出全球暖化加速溶解北極和格陵蘭的冰川,再加上海水遇熱膨脹,許多低海拔的島嶼和大城市都將滅頂。最近的研究數據指出,台灣的暖化速度更是全球的2倍。這個數據讓我們驚覺原來全球暖化並不是科學學理上說說而已,它已經悄悄地向我們迎面襲來。

人類物質活動對環境的衝擊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我們對環境的破壞力已足以讓人類自身反省到人類的罪責。但是人類畢竟還是多層次的存有者,人類不只是物質消耗者,人類也是理性的反省者。哲學思辨能對於人類思想觀念產生影響,亦即哲學的理論建構不只是象牙塔裡的觀念遊戲而已,它應該走出象牙塔,面對真實人生的課題,提供終極價值的指引。中國傳統的天道思想,可以提供我們在中國文化傳統之下,中國面對天、人、地三者關係的態度。這些理論極為深奧博大,但是絕非無意義的語詞互相套用而已,它是歷代賢哲的思想精華,對於當代我們思想的改進,仍然可以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這是我們今日重新審視中國哲學傳統「天道」思想的新意義。

本期邀請輔仁大學哲學系陳福濱教授擔綱主編「中國哲學『天論』專題」,共邀請以下專題論文:俞懿嫻(東海大學哲學系教授):〈從《尚書》的「天」看自然宗教和道德神學〉;趙中偉(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乾元用九,乃見天則──《周易》「天」之思想的創造性詮釋〉;杜保瑞(台灣大學哲學系副教授):〈荀子的性論與天論〉;曾振宇(山東大學歷史系教授):〈荀子「天」論百年誤讀與反撥〉;葉海煙(東吳大學哲學系教授):〈莊子形上學的思維向度與理論型態──以莊子天論為核心的展開〉;傅玲玲(輔仁大學哲學系副教授):〈由《禮記》之「天」觀念論其中之人文精神〉;陳福濱(輔仁大學哲學系所教授):〈論董仲舒的天道思想與天人關係〉。專題書評有:潘玉愛(元培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書評:向世凌、馮禹:《儒家的天論》〉;范家榮(明新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兼任講師):〈書評:朱心怡:《天之道與人之道─郭店楚簡儒道思想研究》〉。

本期一般論著為:曾春海(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朱熹人性論與楚簡儒家佚籍「性情說」之比較〉。另青年哲學為:李韶堯(醒吾技術學院兼任講師):〈《黃帝內經》氣化宇宙觀的「全息」思維〉。

以上簡述本期大意,敬祝讀者諸君展卷愉快。

十一月號專題預告

「文」與「象」之戲動專題

「文」(text)指語文、文字、文本、超文本,「象」(image,images)指意象、心象、圖像、影像。「文」與「象」的意義與互動價值,一直是中西藝術哲學與美學中的重要議題。而「文」與「象」的存在本身及其律動,亦是文藝創作與解讀的重要因素。就當代藝術與美學而言,「文」與「象」不是個靜態的、或被動的、個別存在因素,而是文藝作品創作與解讀之動態的、彼此交錯戲動之能量來源。「文」與「象」的律動如何在作品中運作?「類」的問題在「文」與「象」動態意義下有何新解?圖像藝術,從傳統繪畫到當代數位影像,如何呈現「文」與「象」的律動?諸如此類的美學議題,都亟待思索。本專輯特別刊登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講座教授沈清松、法國高等社科院Jean-Marie Schaeffer、Raymond Bellour、Yolaine Escande等多位專家學者,針對此議題所撰寫的文章。敬請期待。

 

545151515
Categories: 編後語

Comments are closed.

Loading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