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文化月刊

399期 編後語

Posted by admin On 十月 - 25 - 2010

主編 尤煌傑 

中國哲學的觀念發展,自從《易.繫辭傳》出現「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之後,「道」、「器」這一對觀念遂成為兩漢、魏晉、隋唐,以至宋明哲學思想上一個經常被思考的主題。「道」代表著常規、道理、規律以及本體,而「器」代表著具體事物、表象或現象等等。這對觀念的出現,繼而引起歷代思想家們的研究興趣,起初在於它並沒有在《易傳》中得到明確的規範,但是這對觀念也是對於解釋宇宙萬有的根本觀念之一,這也是中國傳統形上學必須處理的課題之一。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與《易傳》時代稍早的希臘哲學,自宇宙論時期開始,也十分注意規律與事物,本體與現象,不變者與變易者之間的關係。但是由於各自時代的使命,使得這兩大哲學系統又各自朝向不同的方向發展。但是,中國的「道」、「器」觀念與古希臘的logos(道),pantarhei(萬物流轉),是一個值得從事中西對比哲學研究,感到興趣的研究課題。

本期「中國哲學的道器思想研究專題」,邀請任教於輔仁大學哲學系的汪惠娟教授主編,共邀請七篇專題論文如下:曾春海(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莊子的形神觀及其依道製器之藝術實踐觀〉;葉海煙(東吳大學哲學系教授):〈莊子齊物哲學的道物合一論〉;李開濟(國防醫學院通識中心副教授):〈華嚴法界尋義〉;杜保瑞(台灣大學哲學系副教授):〈論胡宏從誠仁心性道物說的儒學建構〉;汪惠娟(輔仁大學哲學系副教授):〈王船山「道器為一」形上思想之管見〉;黃玉麟(輔仁大學進修部哲學系兼任助理教授):〈道器之間:《淮南子‧天文訓》以「氣」為樞的道物歷程〉;高佳琪(輔仁大學中國社會文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淺論「道體器用」與「器體道用」在近代文化上的對應關係〉。專題書評如下兩篇:周芳如(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書評:吳汝鈞:《老莊哲學的現代析論》〉;施玫芳(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生):〈書評:王博:《莊子哲學》〉。

本期刊出一般論著一篇:王海明(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人類中心主義與非人類中心主義辨難〉。王海明教授在本文中指出,只有道德的特殊的和直接的起源、目的以及標準,才可能是為了增進動植物等非人類存在物的利益;而道德終極的起源、目的和標準,則只能是為了增進人類的利益。但是,當人類與動植物等非人類存在物的利益一致時,非人類中心主義是真理。當兩者衝突時,應該訴諸道德終極目的和標準「增進人類的利益」,從而應該犧牲動植物等非人類存在物的利益而保全人類的利益:人類中心主義是真理。這是一個值得繼續思考與論辯的課題。

另外本期刊出青年哲學一篇:李彥儀(政治大學哲學系博士生):〈對程伊川思想的再理解〉。本篇題旨與本期的專題性質頗為貼近,可視為本期專題的附篇。

以上簡述本期編輯大意,敬祝讀者諸君展閱愉快。 

九月號專題預告

哲學教育專題

全世界先進國家的高等教育在近十年來有了極遽的改變,台灣的高等教育亦然。這些改變是全面而深入的,沒有任何學科可以豁免。所以,哲學類科的教學是否也與時俱進了呢?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本次「哲學教育專題」最主要的就是要來看看一些不同於一般刻板印象的哲學教學與教材,提供有志於哲學教學的人士一個參考。

 

 
545151515
Categories: 編後語

Comments are closed.

Loading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