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 尤煌傑
「人權」(human right)觀念是一個源自西方思潮的觀念,這是源自西方十八世紀而開展出來的觀念,起初只能作為一種先進的哲學思想,或發動革命的口號。到了廿世紀聯合國成立,於1948年宣佈了「世界人權宣言」,把人權的追求視為與生俱來的基本權利,當成是一個普世價值。爾來人權的主張,不僅保護個人人身權利、參政權利、社會權利等等,更進一步要求重視環境權與弱勢者的權利。這一股尊重人權、保護人權的浪潮,在世界各地仍然會繼續擴張、壯大它的聲勢。只要是一個和平理性的社會制度之下,對人權的尊重與維護就不會停歇。
相較之下,中國傳統哲學思想有沒有人權思想?這個問題就如同我們問:中國有沒有「哲學」?狹義的「哲學」當然是源自希臘的哲學觀念,但是從學術精神的特徵來看,我們則可以整理出類似於西方哲學思想的「中國哲學思想」。同理,「人權」觀念也是一個舶來品,但是在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中,我們是否也可以整理出符合人性的「人權」觀念?本期專題主編曾春海教授在其論文的摘要中提到:「在儒家自古以來所留傳的文獻中,蘊積了不少未顯題化的人權論題和思想。人權意識在外來思潮的刺激下而逐步地覺醒,固然近百年來的思想家多有這方面的論述,……。儒家的仁政民本思想與當代民主人權的理念是可以相容的。」在傳統的中國哲學思想中,固然沒有「人權」的課題,但是並不就表示不尊重人權。我們從傳統的政治哲學思想,或人性論思想當中,可以發現不少尊重人性、彰顯人性的學說,這些思想觀念皆可以和當今的人權思想相契合。這也就是如同曾教授所謂的「未顯題化的人權論題和思想」。我們如果能夠好好整理這些傳統思相中的優良價值,也是一種對傳統思想的發揚,並能進一步參與全球普遍價值的討論,發揮具有文化特色的貢獻。
本期專題論文在曾春海教授的邀請下,共有以下五篇:葉海煙(東吳大學哲學系教授):〈孟子人權觀的哲學意涵〉;王中江(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孟子的「天賦權利」思想——以「天爵」、「良貴」和「民意」為視點〉;陳振崑(華梵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唐君毅的自由人權觀念〉;曾春海(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徐復觀論人權與民主〉;王冠生(政治大學哲學系博士候選人):〈中西自由主義者的人權觀:以張佛泉與羅爾斯為例〉。專題書評為:朱榮貴(成功大學歷史系兼任副教授):〈書評:《中國人權文獻選輯》〉。
本期一般論著有以下四篇:陶秀璈(北京外國語大學社會科學部教授兼部主任):〈歷程哲學對《易經》的解讀:創造性原理〉;樊美筠(世界文化論壇報主編):〈懷德海和中國哲學中的「和諧」觀念〉;林志明(台北教育大學藝術學系副教授):〈反抗權力:傅柯早期課程中的主體問題〉;何泌章(吉首大學倫理學研究所講師)、夏代雲(中山大學博士):〈論同情〉。另,青年哲學專欄論文一篇:楊士奇(政治大學哲學系博士候選人):〈論儲蓄原則的推導與證立〉。
|
以上略述,謹祝讀者諸君展卷愉快。
八月號專題預告
《中國哲學的道器思想專題》 八月號的月刊專題為道/器論。道與器(物)做為世界本質的兩個基本要素,被提出以後,二者之間的上/下、離/合、內/外、體/用、先/後等問題,成為中國哲學內涵的重頭戲之一,數百年的中國哲學史的開展,恰恰在於表明哲學家們,是如何在此問題作思辨與理解的。因此,特別以道/器問題的探討,做為下一期的專題,冀與讀者分享,敬請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