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文化月刊

396期 編後語

Posted by admin On 十月 - 25 - 2010

主編 尤煌傑 

在西洋哲學史的流變中,古希臘時代雅典學派的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就像兩座難以超越的高峰一般地聳立著。柏拉圖在觀念論上的一枝獨秀,形成西洋哲學一切發展的回溯點。懷德海曾指出西洋哲學史兩千多年來的發展,即是對柏拉圖哲學的注腳。而亞里斯多德以其浸淫柏拉圖學院二十年的工夫,對於柏拉圖哲學卻提出許多朝向實在論的修正。這個修正也平衡了理智與經驗的對立,讓哲學思想能以經驗界為基礎而出發。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的思想各自又透過不同的管道進入中世紀,而在中世紀的不同階段成為主流思想的理論根基。亞里斯多德思想在西方世界曾有一段暫時消逝於歷史舞台的時期,後來經過伊斯蘭文化的傳遞,再重新回流到西歐世界。亞里斯多德的思想成為中世紀後期發展的新發現,其結果促成了士林哲學的發揚光大,特別是得到了多瑪斯的注解與闡發後,更為充實完滿。

亞里斯多德的思想,一直到中世紀為止,都是百科全書式的完備。所有科學、哲學、宗教的問題,都可以從他的思想中找到參考答案。盡管歷經文藝復興後,自然科學突飛猛進,已非亞里斯多德的自然科學知識所能及。但是在哲學的體系下,所有哲學的課題都已經被他所預備了,他所給的答案或許已經不符合目前的事實,但是他的哲學問題,他的哲學觀念仍然深深影響著當前的哲學脈動。無論贊成或反對亞里斯多德思想,卻總是不得不預先運用了許多亞里斯多德哲學的觀念了。

本期亞里斯多德專題特邀請張雪珠教授擔任專題主編。本期專題論文有以下五篇:張雪珠(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亞里斯多德哲學中的運動世界觀與「神」〉;高凌霞(輔仁大學哲學系兼任教授):〈亞里斯多德與十三世紀靈魂之爭〉;Bruno Niederbacher SJ(奧地利Innsbruck大學教授):〈在亞里斯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中的道德信念知識論〉;鄔昆如教授(輔仁大學士林哲學研究中心研究員):〈目的論、幸福論、德行論三合一體系的研究〉;Friedo Ricken教授(德國Hochschule für Philosophie教授):〈亞里斯多德的《政治學》和柏拉圖的《政治家》〉本期專題書評有:尤淑如(輔仁大學進修部哲學系兼任助理教授):〈書評:Robert C. Solomon: Ethics and Excellence: Cooperation and Integrity in Business〉;陳俊宇(輔仁大學哲學系博士生):〈書評:Pagle L. S.《亞里斯多德和其友愛哲學》〉

本期一般論著部分有以下三篇:傅守祥(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經典文化的失寵:從意識形態的等級到世俗消費的民主〉;金惠敏(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理論室研究員):〈消費時代的社會美學〉;王汝華(台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來去「佛」「道」間——熊十力學術資源一隅管窺〉。

本期另有青年哲學論文一篇:洪嘉琳(台灣大學哲學系博士生):〈論《莊子》之自我觀──以「吾喪我」為探討中心〉。

以上簡介,敬祝讀者諸君展卷愉快。

545151515
Categories: 編後語

Comments are closed.

Loading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