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文化月刊

394期 編後語

Posted by admin On 十月 - 25 - 2010

主編 尤煌傑

自從上個世紀初以來,在大陸發現了許多古墓陪葬品中的上古簡冊,許多新出土文獻對於現今流傳的上古文史資料產生極大的衝擊效應。海峽兩岸許多相關研究的學者們,參與研討會、著書立說,儼然形成一股新興的學術風潮。就目前所已知的情形來看,許多新出土文獻確實填補了許多今本古籍在資料方面,或詮釋上的闕漏。但是新出土文獻的範圍並不足以全面取代今本古籍已有的學術價值。由於考古是一門極為嚴謹的科學,必須參照的依據是全方位的,但是有真憑實據的論點仍然不夠充足。所以較為中庸的態度應該是讓新出土文獻與通行文獻兩者以互補的方式,互相參照以補闕漏較為容易被接受。

對於這一股新出土文獻的研究熱潮,方興未艾,我們仍然不可忽略其存在價值。本刊特別邀請在新出土文獻研究上享負盛名的陳麗桂教授擔任本次專題主編,共邀請專題論文六篇以饗讀者:季旭昇(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兼任教授):〈《柬大王泊旱》解題〉;陳麗桂(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上博(五)〈曹沫之陣〉所顯現的治政與領軍原則〉;林啟屏(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出土文獻與中國思想研究的相關課題〉;林素英(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從施政策略論〈緇衣〉對孔子理想君道思想之繼承——兼論簡本與今本〈緇衣〉差異現象之意義〉;郭梨華(東吳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儒家佚籍、《孟子》及《管子》四篇心性學之系譜〉;邱德修(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郭店「」與「」解詁〉。相關專題書評部分有:范麗梅(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生):〈書評:沈建華編:《饒宗頤新出土文獻論證》〉;鄭玉姍(世新大學兼任講師):〈書評:裘錫圭:《中國出土古文獻十講》〉。

本期一般論著部分有:尤煌傑:(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荊浩《筆法記》之「六要」與謝赫「六法」之比較〉;程志敏:(四川外語學院管理學院教授):〈作為政治哲學的解釋學──論董仲舒經學的思想史意義〉;郭文夫(台灣大學哲學系副教授):〈論蘇格拉底生與死之抉擇問題——以柏拉圖〈費多篇〉(Phaedo)為研究中心 〉。另有青年哲學一篇:鄭維亮:(輔大宗教系博士生):〈初探朱熹的「理—氣」宇宙論〉。

以上簡介本期各篇論著,敬請讀者諸君詳加評閱、品鑑。

545151515
Categories: 編後語

Comments are closed.

Loading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