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文化月刊

393期 編後語

Posted by admin On 十月 - 25 - 2010

主編 尤煌傑 

現代與後現代,這些語詞標誌著時間的歷程,而且主要是根據西方歷史的發展而來的區分方式。根據西方歷史的發展次第而有古代、中世紀,近代和當代。在這些時間點上的區分,每一個時代都有一些標誌這一個大時代的基本特徵。而近代和當代是源自西方理性主義興起、啟蒙運動蓬勃發展之後才成形的。除了哲學的獨特觀念之外,產業的革命,社會的改造,政治、經濟的發展,藝術的自我覺醒等等,都在這個大時代的巨變當中留下見證的痕跡。相形之下,亞洲的新興國家,包含整個華人社會,我們是被迫接受了西方文明的強大勢力,而沒有機會自發性的發展出如同西方的近代與當代思潮。因此之故,在台灣甚至整個華人社會,究竟有無現代與後現代的各種思潮與文化活動?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課題。從一個嚴格的角度而言我們可能還未完全走出自己歷史文化的中世紀階段,但是在與整個世界潮流接觸的過程當中,我們已經深深地融入全球化的浪潮當中,所以也不可避免地要碰觸到現代與後現代的相關課題了。

本期專題主編由林麗珊教授擔綱,邀請專題論文有以下七篇:蘇永明(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授):〈後現代的個人處境與教育的困境〉;楊劍豐(南台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倫理生活的後現代構想〉;楊秀宮(樹德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院副教授):〈中國哲學裡的一個後現代圖像——以儒家「結構」與「解構」義蘊為軸心的說明〉;林麗珊(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所教授):〈現代文學與電影的哲學省思〉;周玟慧(亞洲大學資訊與設計學系副教授):〈設計在後現代〉;廖慶華(澳洲旋濱大學國家設計學院設計哲學博士候選人):〈傳統、現代與後現代書藝創作〉;林奎佑(魚夫)(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班):〈台灣本土建築語言的一個後現代思考方向〉。

本期專題書評有以下四篇:吳志鴻(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生):〈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林裕得(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神話學》〉;洪國元(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德希達(Jacques Derrida)《他者的單語主義——起源的異肢》〉;張琮琳(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生):〈史碧娃克(G. C. Spivak)《Death of a Discipline》〉。

本期一般論著刊出李震(輔仁大學哲學系兼任教授):〈大易哲學中的人性論〉。本文從《易經》各卦辭與《易‧繫辭傳》抽離出大易哲學的人性論理論,是對於中國哲學人性論理解的重要論述。

以上各篇論文,敬請讀者諸君仔細評鑑。同時也順祝新春愉快,諸事吉祥。

545151515
Categories: 編後語

Comments are closed.

Loading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