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文化月刊

391期 編後語

Posted by admin On 十月 - 25 - 2010

主編 尤煌傑

本刊已故發行人羅光總主教在所著《中國哲學思想史‧魏晉、隋唐佛學篇(下)‧後語》中指出:「中國哲學思想史上,有兩個最難的題目:一是兩漢魏晉南北朝時代的易學;一是隋唐時代的佛學。」「中國哲學思想史上的第二個難題,是隋唐時代的佛學。其困難,有內在和外在兩方面。外在的困難,在於佛經的譯文難懂,佛經的卷數太多;內在的困難,在於佛教思想為外來的思想,經過中國高僧的融會,發展成不可以語言文字傳授的禪學,超越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範圍。」

羅總主教繼續指出:「中國哲學的特性,在於以人生為中心。易經倡天地之大德曰生。以宇宙變化生萬物。論語、中庸、孟子建立精神生活系統,以人性為本,人生為用,人道合於天地之道,存心養性,以明明德,以達到至誠而能贊天地之化育。老莊的道雖玄妙莫名,然以無為為性,自然為法,應用到人的生活。莊子乃有心齋,以成至人。」「到了唐朝,佛教成了中國佛教,吸取了中國文化傳統,便拋棄了印度邏輯和玄想,傾向人的生活。三論宗,成實宗,以至唯識論都不繼續發揚,而注重人生的律宗、淨土宗,尤其禪宗則臻興盛。代表唐代佛教的禪宗,雖看來好像印度的玄想,實際上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禪宗的心學,應上溯到中庸、大學和孟子。禪宗的禪風,應上承莊子。而禪宗的直見心性,不是形上哲理,而是活活潑潑的生活。禪宗的祖師們,罵佛毀經,一心專注在生命的中心。」

以上引述羅光總主教對於中國佛學發展的濃縮見解,為我們指引了中國佛學發展的要點。本期專題特別邀請李開濟教授主編「中國佛教史專題」,共邀集了七篇主題論文:釋徹入(五智山光明王寺書記):〈印度佛教歷史興衰質變之關鍵〉;釋見卯(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生):〈早期佛教六和敬僧團管理的思想教育〉;杜保瑞(台灣大學哲學系副教授):〈《佛說四十二章經》的知識意義〉;屈大成(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講師):〈中國律宗思想〉;曾其海(台州學院教授):〈三論學派在天台宗創立中的作用〉;李開濟(國防醫學院通識教育中心政治科學科副教授):〈馬祖道一的禪風格〉;許鶴齡(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系助理教授):〈從佛化婚禮看人間佛教的婚姻倫理〉。

此外,本專題之專題書評為:李開濟:〈書評︰劉貴傑《天台學概論》〉;汪惠娟(輔仁大學哲學系副教授):〈書評:《弘一大師論》〉。本期專題主編李開濟教授為了讓本期篇幅更增生命活力,特別邀集幾位同道進行了一場靜心座談會,這個座談會

一月號專題預告

哲學諮商方法論專題

在2007年的1月,本月刊首先以「哲學諮商方法論專題」迎接新的一年,繼本月刊2004年1月356期《哲學諮商專題》後,本次將探討哲學諮商所運用的方法,以各種哲學諮商所可能實行的方法和連結,進一步研究哲學諮商的理論與實踐。專題內容邀請多位學者就西方哲學方法作專題論述,不只限於哲學諮商本身的理論,並期待西方哲學理論與哲學諮商對話的可能,敬請讀者拭目以待。

的摘要記錄也隨刊附錄於後。敬請各位讀者鑑賞。 

 

 

 

 

545151515
Categories: 編後語

Comments are closed.

Loading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