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文化月刊

384期 編後語

Posted by admin On 十月 - 25 - 2010

主編 尤煌傑

西方哲學家懷徳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 1861-1947)曾經指出西方兩千餘年來的哲學無非就是柏拉圖哲學的註腳。即使時至當今,許多哲學問題仍然可以溯源自柏拉圖的哲學觀點。當我們一想起柏拉圖的哲學,立即浮現「理型世界」與「感覺世界」的二元對立。貫穿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經過中世紀形上學,下至近代觀念論,這一哲學傳統一直在追逐著一個牢固的形上學基礎。它的最終極解答就是「善觀念」、「自立體」、「上帝」或「絕對觀念」等等的專有名稱。根據這個牢固的形上學基礎,建構起科學知識的大廈、倫理行為的依據、社會階層的結構等等。從個人到社會群體,都臣服在這個體制之下。而這就成為德希達以及其他解構主義者所欲攻擊的目標,這個目標被他們稱之為「羅各斯(logos)中心主義」。解構主義者的目的就是破壞形上學,使之無法完整。解構主義者直接對人類文化傳播的媒體──語言提出挑戰,這也就是德希達以《文字語言學)、《聲音與現象》、《書寫與差異》三部書的出版來宣告解構主義的確立。

解構主義的哲學立場,與本刊大多數維護傳統哲學並進而加以發展的立場相違背。安排解構主義的專題,並不代表本刊立場的改變。但是,基於哲學探究的精神,我們仍然認為對這位奠定解構主義思想基礎的哲學家予以認識和了解,才是真正探究哲學應有的包容態度。本期德希達專題邀請輔仁大學法文系黃雪霞副教授擔任專題主編。本專題包含五篇專題論文與兩篇專題書評:沈志中(台大外文系助理教授):〈「編織者之另一秘密」--德希達與精神分析〉;林麗珊(警察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教授):〈從傅柯的「自我關照」到德希達的「悅納異己」〉;黃雪霞(輔仁大學法文系副教授):〈柯蕾特的《琪琪》--從傳統閱讀到解構閱讀〉;黃雅嫻(法國巴黎第十大學哲學博士生):〈從限制到蔓延--德希達哲學中的「隱喻」〉;沈清楷(輔仁大學哲學系博士候選人、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院博士生):〈從Aufhebung(存棄揚升)到Différance(延異)〉。專題書評:黃雅嫻(法國巴黎第十大學哲學博士生):〈書評:德希達:《論精神:海德格與問題》〉;李瑞媛:(輔仁大學法文系專任講師)〈書評:傑夫.科林:《德希達》〉。

本期一般論著刊出以下三篇論文:李政達(輔仁大學士林哲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論認識的「意向」--知識傳遞可能之探討〉;萬偉成(佛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魏晉文人飲酒的自覺意識--魏晉文人與酒新論〉;黃聖平(上海大學社會科學院講師):〈郭象名教觀探微〉。另外尚有青年哲學一篇:黃潔莉(成功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生):〈莊子〈逍遙遊〉之藝術精神〉。

在這暮春時節,謹祝讀者諸君神形康泰,展卷愉快。

六月號專題預告

《語言和世界的實在性專題》 

 

人們透過語言表達對世界理解和掌握,這個看似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的現象,卻遠不如其表面單純,並實際造成了哲學上重要的討論。語言是否真正地表述了世界的實在性,或者它只是一連串約定成俗的符號系統?語言的意義是否就是語言的對象?……這一連串的相關問題不僅超越了時間,且跨越了文化。為此特邀學者著文,除希望能對此專題做一連貫性的探討外,也希望能開啟跨文化議題討論的可能性。

 

545151515
Categories: 編後語

Comments are closed.

Loading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