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 尤煌傑
在西洋哲學史的發展歷程上,開始於希臘哲學。早期愛奧尼亞學派開始了對自然世界的探索工作,此時的哲學家們(600-450B. C.)致力於回答自然的基本原理(arche)是什麼的課題,然而莫衷一是。於是,在接下來的五十年,哲學的課題有了新的轉變,哲學家們把焦點從向外的自然世界轉回向內的人自身,他們要問人能認識什麼,但是對於倫理上的是非則是偏向相對性的思維。在進入雅典時期三位偉大哲人的思想之後,倫理上的價值與善惡的標準得到了根本的肯定。這是一個知識、存有、價值(倫理)三方面齊頭並進的時期。然而,到了羅馬時期,哲學思維的創造性減弱了,但是面對世界的眼界,比以往更加開闊。透過更多不同民族的交往過程,如何建立一個能面對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價值觀更形重要,倫理課題成為最重要的哲學課題。
在這個以西方文化為世界主潮流的當代世界裡,我們剛剛從廿世紀進入廿一世紀。回首廿世紀留給我們最重要的成就,可以說是在自然科學上的成就,科學家們發現原子能,把太空人送上月球,繼而在數位化科技上突飛猛進,在醫學上發明抗生素,發明各種抗病疫苗,發現遺傳基因並破解基因構造,在糧食生產上產生綠色革命,成功解決糧食與人口問題等等。我們可以說廿世紀最足以稱道的成就都在自然科學的發現與發明,至於人文方面的成就則相對而言乏善可陳。當然我們還是可以提史懷哲醫生、德瑞莎修女、聖雄甘地、國際人權組織、無國界醫療組織等等偉大成就。但是自然與人文的成就還是不成比例。我們可以說廿一世紀在上一世紀的科學成就上,仍然會繼續蓬勃發展。但是我們回首這令人驕傲的科學成就的背後,也看見許多令人髮指的黑暗面。科學的善用可以造福人群,但是科學的濫用也可以更加倍地危害人類。我們看到了核能災害與污染、各種環境污染(空氣、噪音、土壤、水源等等),醫療資源的浪費與濫用,醫療技術的不當濫用,基因改作農作物未善加控制等等。
在廿一世紀,我們要花費更多的精力與物力來改善這些負面的發展,而改革的準繩就在於重新體認倫理的重要與價值。我們就站在時代發展的轉捩點上,這個關鍵點猶如希臘羅馬時代的情形。我們的世界因為交通與通信的發達,而連結成為「世界村」,這猶如古代「四海之內皆兄弟」的情形,只是規模更加擴大了。而我們對倫理價值體系的建立,也比從前任何時代都更加殷切地需求,因為我們面對許多以前從未面對過的倫理情境,但是我們處理問題的依據卻需要大量藉助於古人的思想典範,並加以應用其智慧於眼前的課題上。哲學的永恆價值,在現代世界又有了新的面貌展現。
本期專題「傳統思想與專業倫理」,特邀請蕭宏恩副教授、黃苓嵐助理教授擔任專題主編。本期特邀稿件有:朱建民(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應用倫理學的發展與新時代的哲學思維〉,李賢中(東吳大學哲學系教授):〈道德實踐中的權衡問題〉,蕭宏恩(元培科學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仁」與「兼愛」作為醫護倫理之內涵初探〉,林遠澤(南華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決疑論與實踐討論──以對話倫理學做為醫學倫理教學之基礎的試探〉,林永崇(元培科學技術學院兼任講師):〈企業倫理中涉利者理論的證成:一個康德式的觀點〉,謝青龍(南華大學通識教學中心助理教授):〈科學倫理的源始與終結──以道家無為思想論自然概念的變遷〉,潘玉愛(元培科學技術學院通識中心兼任講師):〈從張載「民胞物與」談儒家生態觀〉,游惠瑜(醒吾技術學院通識中心副教授):〈德行為主的專業倫理教學〉,黃苓嵐(元培科學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柏拉圖《理想國》在醫學倫理教育上的應用〉。本期各篇論文皆切合主題,立論於古典哲學的智慧,發掘哲學問題於當代的課題,皆是擲地有聲之作,請讀者諸君仔細品鑑。
九月號專題預告
《人之哲學:項退結紀念專題》 哲學與文化月刊編委會為紀念項退結教授逝世一週年,九月份將推出「人之哲學:項退結紀念專題」,除表彰項教授對中西哲學研究的學術貢獻外,也追念他在台灣從事哲學教育與中西文化思想交流所做過的努力與付出。本專輯除將收錄項退結教授的一篇遺作〈中西哲學終極原因〉之外,也分別邀請國內外學者沈清松、陸達誠、古寒松、曾春海、黃 藿、莊慶信、張鼎國、袁信愛、蔡淑麗、高志亮等人執筆,分別就項教授生前在不同哲學分支領域的研究貢獻與成果,發表專文來探討。除專題論文外,還有幾篇針對項教授著作所撰寫的書評。最後,還將刊登一篇由項師母易利利女士撰寫的紀念專文〈人生是一縷馨香之祭〉。敬請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