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 尤煌傑
西方學術界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學者們,在信仰上都毫無疑問地接受基督信仰。但是中世紀的學者們非常強調上帝存在的證明,因為如果無法在學術理性上證明上帝存在,則整個學術的根基就垮了。但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學者們不再追求上帝存在的證明,而是追求以自然解釋自然。自然是上帝創造的作品,自然的存在已經足以說明上帝的存在,不必懷疑。所以文藝復興的學者們以鏡子的觀念來說明他們對世界的理解。這就是希臘哲學以來,用一切衡量一切的精神的恢復。
文藝復興時期的學者當中有兩位對後來的科學發展非常有影響力的學者,一位是伽利略,他主張用數學可以解釋全世界。另一位是培根,他主張歸納法的運用,補充了亞里斯多德演繹邏輯的不足。西方科學的進展是由中世紀經過文藝復興時期而進入現代世界。但是為所有東方民族而言,都沒有足夠的時間從他們的中世紀發展到現代。迫於歷史發展的無奈,都必須直接從中世紀跳接到現代世界。當西方從工業革命到目前的全球化運動,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而為東方民族而言,都只能在後頭辛苦地追趕。如果我們不能找出我們學術的根,我們還要繼續辛苦地追下去。
大學的發展和學術的進步息息相關,西方世界的大學制度已經有超過八百年的歷史,而我們的大學制度至今不及百年。以我們目前的學術進展,要追趕西方大學的學術標準還有許多困難存在。目前全球各個先進國家莫不積極改革教育,提振高等教育的素質。我國當然也不敢稍有懈怠,政府更是提出「五年五百億」的口號,要打造一個進入全球排行榜一百大之列的大學。只是我們要必須肯切地問,全球排行榜一百大的大學是可以光靠金錢砸出來的嗎?一百大的意義與標準又是如何?這些問題都值得深思。輔仁大學也是全球天主教宗座大學之一,憑藉著基督信仰的基礎,以及對真理的熱愛,輔仁大學也正在尋求她自己的方向。這個方向絕對不是盲目跟從世俗的量化指標,她有她自己的價值標準來引領自己的發展方向。這個方向自從輔仁大學在台復校以來,就已經默默地埋下種子,她的根苗隨著歷代學校領導人的哲學思想而逐漸成長茁壯。于斌樞機主教的「三知論」、羅光總主教的「生命哲學」、李震蒙席的「整全的人文主義」都是薪火相傳的理論根基。這個根基在目前,匯集成了「輔仁學派」的主要基礎,現任黎建球校長終於明白地提倡建立學派的實質行動。希望輔仁學派的建立,為我們自己找到一個機會,好好整理我們自己的學術根基。同時,所有認同輔仁學派的各方學術先進、同道,皆可以自由參與這個學派的活動。
本期專題主題就是針對輔仁學派在哲學方面的發展提出論述的基礎,我們特邀黎建球教授擔任本期專題主編,共提出六篇論文:黎建球(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輔仁學派之哲學基礎〉;李 震(輔仁大學哲學系兼任教授):〈多瑪斯在《亞里斯多德形上學註》中有關存在的一些分析〉;鄔昆如(輔仁大學士林研究中心研究員):〈以「有」為核心的形上學架構〉;尤煌傑(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知識與智慧的融貫:營造輔仁學派知識體系的理論與實踐〉;潘小慧(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多瑪斯的幸福觀作為輔仁學派的人生最終目的芻議〉;李賢中(東吳大學哲學系教授):〈墨學論用〉。
另外,本期亦推介三篇書評,撰稿者與評介專書為:吳瑞珠(輔仁大學全人教育中心及進修部哲學系兼任副教授):〈書評:于斌《三知論》〉;蘇嫈雰(輔仁大學哲學博士候選人):〈書評:羅光《生命哲學》〉;尤淑如(輔仁大學全人教育中心兼任講師):〈書評:李震《人與上帝》,卷七:普遍人文主義與中國社會的現代化〉
本期的一般論著有三篇:金惠敏(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文藝理論室研究員):〈無限的他者——對列維納斯一個核心概念的閱讀〉;施 萍(南通師範學院中文系副教授):〈一個人文主義者的「上帝」-論林語堂的基督教思想〉;龔建平(西安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哲學系副教授):〈苦難的超越〉。希望本期精采的專題與豐富內涵的一般論著,能為您開拓新的閱讀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