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文化月刊

362期 編後語

Posted by admin On 十月 - 21 - 2010

主編 尤煌傑
在基本哲學的分類中,知識論、形上學、倫理學是其中的三大支柱。本刊自從三百四十四期改版以來,已經在這三大主題中出版了:《生命倫理專題》(344)、《儒家倫理學專題》(348)、《德行倫理學專題》(351)、《形上學專題》(345)、《中國邏輯專題》(355)。本期專題《知識論專題》是對於此三大領域的又一重要補充。每當談起知識論問題,首先就要面對「知識」是否真實存在的考驗。

熟知西洋哲學史的人都知道,古希臘時代出現過一位徹底的懷疑論者果奇亞斯(GorgiasLeontinoi, 483-375 B.C.)他提出三個命題:1.什麼都不存在;2.如果有什麼東西存在,我們也無法去認識它;3.如果能夠去認識,也無法告訴別人。這三個問題分別針對存有、知識、溝通三者提出破壞性的挑戰,如果能夠處理這三個問題,也就能對知識論的意義提出積極而具體的貢獻。在近代知識論研究出現以前,雖然沒有專責的研究領域來探討知識問題,但是在有關知識的理論上,至少都有一定的共識,認為知識的獲得是為了能進一步肯定存有,如此才能發揮知識的意義。近代知識論研究興盛之後,雖然對於知識論問題的研究深刻化了,但是卻衍伸了許多枝節的問題,反而模糊了對存有的肯定。本期特別邀請任教於台灣大學哲學系的關永中教授擔任專題主編, 共推出五篇專題論文,三篇專題書評,分別是:鄔昆如(輔仁大學士林哲學研究中心研究員):〈「知即德」在西洋傳統知識論的前因後果〉,李政達(輔仁大學哲學系兼任副教授):〈士林哲學感性認識論〉,丁福寧(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奧斯定論形上學與語言〉,曾春海(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墨學與荀學中的知識原理與方法〉,關永中:〈謝勒在「知識」與「認知」二辭上所隱括的義涵〉。專題書評為:李政達:〈書評:汪斯坦博根《知識論》〉,鄭喬閏(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書評:朗尼根《心語》〉,陳文祥(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書評:朗尼根《洞察》〉。本期另外推出二篇一般論著:陳祺助(正修科技大學國文科專任講師):〈論王船山陰陽觀念的宇宙論意義及其方法論之意義〉,劉原池(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講師):〈阮籍〈大人先生傳〉中理想人格的修養方法〉。最後還有一篇青年哲學為:吳澤玫(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生):〈高達美論文本意義與詮釋者的關係〉。
以上是本期各篇論文簡介。隨著編號 C/2001Q4 的尼特(NEAT)彗星以及C/2002T7 的麗妮爾(LINEAR)彗星絕無僅有的一次造訪太陽,於二○○四年五月十五至十六日通過近日點;金星凌日(6 月8 日)諸天文現象之後,時令也過了端午節,接著就是炎炎夏日的到來。有許多人到世界各個度假勝地避暑去了,或許你不必買機票,在沉悶的午後雷雨之後,展讀《哲學與文化》也可以在心靈中獲得一
絲清涼。這是主編對諸位讀者開出的消暑偏方,值得您來嘗試。

八月號專題預告

《宋明理學專題》
八月份月刊為宋明理學專題,由輔仁大學哲學系陳福濱教授主編。在宋明理學的學派與理論中,其探討的問題與主題迄今仍為多數學者所研究與討論的內容。此次專題係針對宋明理學的主要課題與宋明理學家的思想脈絡進行探討深究;邀請撰稿的學者有:蔡仁厚教授、張永儁教授、姜允明教授、楊祖漢教授、曾春海教授、傅玲玲副教授以及陳福濱教授等。除了專題論著之外,另有四篇相關宋明理學著作之書評,以饗讀者,敬請期待。

545151515
Categories: 編後語

Comments are closed.

Loading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