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後語
邱建碩
輔仁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實踐哲學關注著與實踐相關的哲學問題,其範圍包括對政治、倫理、教育等與實踐相關領域,以及諸如實踐主體、行動、規範等構成實踐的元素。哲學實踐是關於哲學做為一個可踐實項目該如何實踐的問題,其範圍包括哲學自身是否是一種實踐、什麼領域是哲學的可實踐領域。一般而言,當實踐哲學有所研究成果,這個研究成果勢必深化實踐本身,這樣的實踐是一種經過哲學反省的實踐,如果還有相關的哲學理論得以建立,那麼實踐就能建立這個哲學理論上。這種建立在哲學反思或哲學理論上的實踐,也可以稱之為哲學實踐。從這個角度來看,哲學實踐與實踐哲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更清楚地說,哲學實踐是對實踐進行深度的哲學省思後自然成立的一門學科,但是哲學實踐不只是一種哲學的延伸而已,在實踐的過程中所出現的新的實踐問題,會召喚著實踐哲學給出一個更佳的理解或理論。如此,實踐哲學透過哲學建立的基礎使得實踐可以更加踏實,而哲學實踐透過實踐帶來的新問題使得哲學得以深化。兒童哲學和童年哲學就是屬於實踐哲學和哲學實踐共同形成的範疇,它們一方面考察著兒童的哲學實踐過程,嘗試建立相關理論,並透過這些理論使得兒童實踐在教育等各方面有著更好的實踐成效;另一方面,透過這些成果的實踐,更進一步地點出哲學所需要反省的問題與對象,不同哲學理論的引進豐富相關哲學的內容。本專題《中國思想文化與兒童哲學的本土實踐》收錄了六篇專題論文與兩篇專題書評,從實踐哲學與哲學實踐的雙重面向,一方面勾勒出兒童哲學的研究現況,另一方面嘗試提供新的哲學問題與新的哲學元素。
本期還收錄了四篇一般論文及兩篇一般書評。潘斌教授和陳晶環教授合著的〈「中國禮儀之爭」中的奉教士大夫之祭禮觀——以嚴謨的祭禮觀為例〉,在本文中作者採取嚴謨的祭禮觀來描繪中國祭禮的面貌,認為中國祭禮的本貌並非宗教儀式而是民俗教化。姚季冬教授在〈論程頤「形化」思想及其思想史意義〉一文中,闡明程頤在儒道佛思想交匯的處境中,如何透過以「形化」思想來建構生化論,並以之詮解孝道思想。楊一教授的〈兒童文學參與哲學教育的動機與示範——以「中國當代少數民族兒童文學原創書系」為例〉一文,考察文學作品對於建構兒童知識、特別是在兒童哲學思維的建構,其所具有的意義與價值。黃苓嵐教授在〈談醫病關係的哥白尼轉向——「互為主體性」的醫病關係〉一文中,嘗試提出「互為主體性」的醫病關係,為建立一個健全的醫療系統提供一個符合現代性的建議。簡慧貞教授的〈書評:劉紀璐,《中國哲學導論——從古代哲學至中國佛學》〉和單虹澤教授〈書評:李明書,《論心之所向:《論語》與《雜阿含經》比較研究》——比較哲學的限度及其超越〉,以精練的文筆及深厚的哲學涵養介紹了兩本新近出版的哲學著作。
最後,感謝本期的專題主編潘小慧教授與高振宇教授的辛勞,還感謝貢獻本期論文和書評的學者專家以及本期編輯的細心與專業。
Archive for 十月, 2022
於 2022 - 十月 - 7
文章類別: 編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