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文化月刊

Archive for 十月, 2021

由 phyTest001 發布 於 2021 - 十月 - 19

編後語
陳文祥
輔仁大學天主教研修學士學位學程副教授
我們都知道,西洋哲學史的分野大體可分為希臘、中世紀、近代與當代。而各有其鮮明的真理向度與時代意義,在各個時期中如果要舉出最重要的哲學家,大概亦非難事。但在這色塊分明的思想抽象畫中間所忽略的卻是那重疊與暈染,而將判然的對方穚接起來的部分。正因為其輪廓並不鮮明,形象並不突出,而經常不受到足夠的關注;然而,如果我們理解到諸如多瑪斯不是突然成為士林哲學的集大成,而康德不是憑白無故的成為啟蒙運動最偉大的哲學家,那麼我們就會知道,在各個歷史階段中必然有著接續與動態的過程,在醞釀也在構築基礎,甚至也可以說,沒有那一些中間的階段,顏色鮮明的思想色塊亦無由出現。其中,在希臘與中世紀中間的模糊地帶就是一個最鮮明的例子,其轉化與承接兩方的典範,讓過渡到更大的輝煌成為可能,實在是一個有意義的思想範疇。本期的哲學與文化月刊就推出這樣的主題,此即「教父哲學研究」。由山東大學謝文郁教授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周偉馳研究員共同主編。在此我們很樂意寄與數語為之簡介。
第一篇論文為山東大學猶太教與跨宗教研究中心謝文郁教授撰寫,題為〈真理困境與基督教恩典論——從希臘哲學的衰落和教父哲學的興起談起〉,作者對希臘哲學與教父哲學在認識論上的演變有其獨到論點,實則從希臘的理性追究到教父時期的倚靠恩寵,典範雖則有別,但對真理的嚮往則一。第二篇論文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吳功青教授所著,〈上帝的創造與維持:奧古斯丁的「種子理式」學說〉,作者討論奧古斯丁的種子理性學說、自由與命定的平衡,及其與多瑪斯神學之承轉,乃至於當代神學對其所論之回應。
第三篇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孫帥所著,〈動態自我與思的時間性:奧古斯丁論心智三一〉,作者主張在奧古斯丁的三位一體論中,轉向自身的心語是理解自我結構的重要關鍵。第四篇論文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周偉馳研究員所著之〈明清奧古斯丁末世論之東傳〉,作者以奧古斯丁哲學在中國的流佈為主題,並考察其內涵以及當時重要的傳教士對其之援引。文史斑斑,如所親聞。
第五篇論文為浙江大學哲學系研究員曾劭愷所著之〈奧古斯丁「三一聖痕」主題與變奏:卡爾.巴特論「行動」與「關係」中之「所是」〉,作者舉出學者研究,主張奧古斯丁神論於天主之存有並非基於至高不變的實體而是實現中的存有,意味深長值得細索。最後一篇論文為山西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聶建松教授所著之〈從「設論」至「象徵」——「亞略巴谷的狄奧尼修斯」的名號思想研究〉,作者認為由柏拉圖的重靈魂而輕感性之說,在狄奧尼修斯為感性面向精神的修正中得到某種平反。
此外本期月刊亦收錄六篇一般論著,謹為之錄。一是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王玉彬教授所撰,〈「天鈞」與「天倪」——莊子「天道觀」之兩維及其辯證〉。二是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鍾治國教授所著之〈王陽明的格物說的演變〉。三是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胡瀚霆與詹石窗教授所著〈艾軒學派的學統承續與歷史影響論析〉。四是山東師範大學齊魯文化研究院藍法典教授所著〈亞里斯多德主義原則——理解荀子善之依據的一種方法〉。五為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楊一教授所著〈倫理的交融及對話:效益主義、義務論與勒布朗偵探小說中國化過程〉。最後的一篇論文則為東華理工大學中文系米進忠教授所著之〈何瑭的「當務之學」〉。在此謹向各位精深博雅的作者致敬,正因為學者不懈的鑽研,人類的智慧始能廣大精微。

文章類別: 編後語
Loading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