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文化月刊

Archive for 一月, 2021

由 phyTest001 發布 於 2021 - 一月 - 30

編後語
黃信二
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本期「新儒家的經典世界和生活世界專題」,很榮幸能邀請嶽麓書院朱漢民教授擔任專題主編,提供讀者此議題學界最新研究成果。「經典世界」代表人類生活的智慧,是歷史與文明成果的文字化紀錄;而「生活世界」(Lebenswelt)與重視「生活的存在」(lived existence),則是胡塞爾(Edmund Husserl)晚年反思科學符號世界的缺失所提出的重要觀念,目的在於促使吾人省思或重新檢視生活世界本身,要求回到真實的生命,重新理解自我與世界。本期主題即將此重要目標與傳統儒學經典結合、重新審視當代世界,為東西文明的會通提供寛廣視野,一方面善用西方哲學新觀念,另一方面傳啟古代經典之智慧。
在專題文章部分,第一篇論文為朱漢民教授所撰〈宋代經筵轉向與《四書》經典化〉,本文論述宋代士大夫通過經筵講學平臺,如何以《四書》作為帝王與太子必須學習的新「帝學」,進一步推動《四書》經典化進程,突顯了當時知識分子的理想如何落實在宋代的政治文化與帝王的養成教育中。第二篇是田浩教授的〈中國歷史文化中「忠」與「孝」的衝突〉,本文回溯儒學史上孝道與忠君(國家)之間衝突;特別是孔孟以「孝」為主體的價值,如何從漢代之後逐漸轉變,形成忠孝不能兩全時,忠君有著更重要與根本的訴求,全文探討文化中公利與私利間張力的微妙變化。第三篇是鍾彩鈞教授所撰〈尊德性而道問學:論程敏政的學術志業〉,本文以程敏政的《道一編》為分析材料,從此書的編纂說明其學術志業,又從《篁墩文集》說明程敏政的修養工夫乃以存心為本,而後窮理以充實之;作者精闢地指出其學問兼重博約,以德性為本而吸納問學工夫的學術主張。
第四篇是蔡家和教授的〈心學與理學之爭辯——歐陽南野與羅整菴書信論辯之全面探討〉,本文欲透過陽明後學歐陽南野與羅整菴的兩封書件內容,探討心學與理學兩學派間的爭論。整菴站在理氣論的立場,視南野心學未能及於形上之天理;南野則認為朱子學的格物、讀書窮理說法未能及於良知,以致於有道之遠人之嫌、不能切近於身,使雙方討論無法形成明確共識。第五篇是何俊教授的〈權力世界中的思想盛衰悖論——以湖學為例〉,本文透過分析《洪範口義》闡述胡瑗如何聚焦於義理闡發表徵其對漢唐經學的創造性轉換;同時,反省湖學如何由地方性經驗成為國家的普遍理念,最終又因政治力量的介入而使湖學衰落,提供此後理學家們重振儒學方向的警惕。第六篇是殷慧教授的〈宋明理學視野中的修身以禮〉,本文透過先秦的六經與宋明的《四書》,觀察儒學史中心性修養理論的變化,以生活世界、禮義與禮儀踐履的相互影響,呈現出對儒學精神的現代探索。在專題書評部分共有兩篇,第一篇由肖永明教授介紹由其翻譯的作品:田浩與蘇費翔合著的《文化權力與政治文化——宋金元時期的《中庸》與道統問題》一書。本文深刻分析該書作者的方法學,強調其注重思想史和社會史的結合,將思想內涵發展置於具體的歷史、社會與文化脈絡之中。並以《中庸》為例,指出該書在朱熹之前或剛剛去世之後的儒學傳統中,並不具有後世學者所想像的顯赫地位,反而是元代儒家學者在朱熹《中庸》詮釋與道統觀念的正統地位最終確立過程中所發揮的關鍵作用。即其方法論重視要「歷史地」理解思想史:在歷史情境中理解思想的演變,以及在政治與文化權力的交互作用中理解文化「權威」與文化「傳統」的形成,本文對該書有詳實而精闢的介紹。第二篇則由張子峻博士評論劉芝慶所撰《經世與安身:中國近世思想史論衡》一書,文中扣緊「安身之學如何經世」與「經世之功業反映怎樣的修己工夫」兩軸線,介紹本書有關中國近世思想史中修己濟民的課題。本文準確地介紹全書架構如何以北宋理學「天人之道」中的「氣、天、易」,論析人與萬物的關聯,並說明唐宋思想家安身立命的內容。同時,作者亦提出兩點評論,建議讀者能注意本書揀選的思想家是否具有代表性,並反思傳統經世觀應如何與西方的政治學對話、如何對傳統去蕪存菁以實現中外的互鑒,合理地對本書全貌提供一客觀評述。
一般論著部分,本期共刊出三篇:第一篇是王磊教授的〈王陽明《大學古本旁釋》定本續辨〉,本文指出目前傳世者的學山與函海本兩種版本的差異,指出函海本應為正德十五年揭「致良知」教前之作,學山本則用包含「良知」思想的改定新序,是為陽明晚年教門人的版本。第二篇則是陳徽教授所撰〈名之何謂?正名何為?——先秦時期的正名思想及名學理論之分化〉,本文透過對「名」的探討,還原了先秦諸子名學的豐富性,既指出「名」的正當性權力,無名不言治;亦指出「名」之所指的諸實及其關係,以正名實為正實,揭示先秦名學的完整內涵。第三篇為俞麗霞研究員撰〈運氣平等主義視角下的分配正義〉,本文指出「運氣平等主義」的嚴格標準使其受到批評,應可選擇以「溫和」的基本立場表現,即既不允許選擇的所有不平等,也不要求消除所有非選擇的不平等;並可在此思考下,為羅爾斯的差別原則提供合理基礎。在書評部分,則由何萬福評述高凌霞教授《多瑪斯的神觀——多瑪斯論自然神學》一書,本文分別闡述了形成多瑪斯神觀的背景與學術環境、認識神的工具(認識能力的動向),以及對神的知識;並指出智慧所默觀的對象是幸福的泉源,此即最高與絕對的存有神,全文忠實呈現了本書作者之精神。
以上各篇論文的內容多元,主要包含宋代知識分子理想的落實、人倫世界裡「忠」與「孝」的衝突、對學術生活中「尊德性」與「道問學」的探討,以及經世功業與修己工夫辯證;撰稿者無論是方法論對文本的駕馭,亦或處理個人理想與現實張力的調和,皆能對傳統經典文本提供現代視野的新詮釋與創見,彰顯古人文字背景中的智慧,並以客觀合理與精緻細膩的文風呈現予讀者。
最後,專號的完成非常感謝專題主編、諸位撰稿人、學界審查人與編輯部同仁大力協助、細心校對,使本期能順利出刊;同時,在農曆春節出版前夕,亦代表編輯部敬祝讀者展卷愉快、開啟美好、綻放新年新氣象。

文章類別: 編後語
Loading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