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文化月刊

Archive for 七月, 2019

由 phyTest001 發布 於 2019 - 七月 - 23

編後語
陳文祥
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台灣的哲學研究從二十世紀以來,在眾多學者孜孜不倦的鑽研之下,取得了極為顯著的學術進展。從對中國哲學的國故整理;到西方哲學論理分析,乃至於對二者的貫通與對話等等皆有所成。這不僅在華人文化圈中已形成一股不可忽視的思想巨流,甚至在世界的尺度之下,亦為具有融滙文明的特殊貢獻。然而在這個承繼與創新的架構之下,還有一個將中西文化貫通的關鍵力量是絕對不可被遺漏的,那就是士林哲學在台灣的研究與闡揚。
士林哲學在台灣的興起當然有其歷史的因緣際會,但在本質上,一個以大公精神出發的哲學信念,即會對不同的文化與價值所代表的真理性懷抱著尊重與謙遜的態度,這不僅體現所有人類文明的共通性,同時亦表明了真理就是真理,不會因時代與人種而有所區別。在這樣信念之下,在台灣的士林哲學研究,就有了更令人欣喜的開展,因此我們看到,從西方的笛卡兒、康德、胡塞爾等,到吾人固有的儒家、道家乃至於佛學等,皆可以是士林哲學家研究與評判的對象。然而,何以士林哲學可以如此大方地汲取並批判其他的哲學呢?這若沒有對自己的哲學真理深具信心恐怕亦無法做到此點。因為士林哲學相信,以第一原理、客觀實在論,以及最重要地,每一個存有可證明地朝向絕對存有為基礎的哲學理念,可以做為並必須成為所有哲學與傳統的根基,更且,所有的哲學或傳統,即便站在反對立場,亦是在證明這一點。也因為這樣的結構性肯定,士林哲學的研究可以在不同的面向,發展出不同面貌的思想體系。
我們很高興看到許多學者也看到了士林哲學研究在台灣的時代特性,而將其視為一獨立的研究對象。在某個意義下,這樣的士林哲學亦可冠之以「新」字。但不可忘記的是,這樣的新士林哲學無法單獨地形成一體系,除非在一個共同的真理追求之下。正因如此,在本期題為〈二十一世纪臺灣新士林哲學的發展動態〉之下,乃可以收錄不同側面的歸結。在這些多元與精闢的討論中,我們看到了此一學術領域細膩的一面以及持續的發展。專題收錄了四篇論文,包括“Law and Gospel- Perspective from Christianity”(法律與福音—基督宗教研究觀點);〈多瑪斯哲學的超驗進路與臺灣新士林哲學之融攝〉;〈從士林哲學本地化走向跨文化交談——論當代臺灣新士林哲學的視域轉向〉;〈從人生哲學走向哲學諮商——論當代臺灣新士林哲學的實踐轉向〉。以及一篇關於學界敬重的沈清松教授所著《返本開新論儒學》的優秀書評。
當然,在專題之外,為了廣大讀者的多元旨趣,本期期刊亦收錄了多篇優秀論文,包括了〈儒家外推私德問題再檢討〉、〈說「道氣」〉、〈朱熹中庸學對中庸之道的拓展〉、〈論朱熹讀書工夫及其荀學特質〉、〈制器尚象與先秦兩漢的八音製作理論〉、〈生命本真氣象的呈現〉、〈出生還是入死—早期儒學與海德格爾現象學走向本真存在的兩種道路〉、〈性樸或性惡—荀子人性論思想續辨〉等等大作。最後亦收錄了一篇關於乾嘉漢學的詳盡書評。以上的作品,皆經專業而嚴謹審查,並經作者一一修正,相信定能帶給讀者豐富的閱讀感受,也能為學人提供進一步研究的參考。

文章類別: 編後語
Loading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