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文化月刊

Archive for 十二月 12th, 2018

由 phyTest001 發布 於 2018 - 十二月 - 12

編後語
陳文祥
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世人對宗教在人類世界的存在——作為某種理念乃至於升至信仰層次——所抱持著的態度可能是否認:視之為迷信甚至敵視;可能是漠然:不置可否或敬而遠之;最後亦可能是承認:肯定其為終極真理與永福的根源。這樣的爭論在時間的長流中,隨著偶然變動的世局與有限的人類智慧,而有著起伏跌宕,但如果我們真的可以問一問自己,這個世界如果少了正信的宗教及其帶來的理念與情操,真的將會比較完美嗎?所可能發生的戰爭會少那麼一些嗎?相反的,比較有可能的是,我們將失去某些遠比物質來的珍貴的東西,最先失去的就是智慧與方向、接著失去慈悲與愛,最後的以失去永恆的盼望作收。
如果這樣的推理並不是完全錯了,那麼我們就有理由相信,某些以「宗教」為名的真理,有著值得研究的意義與價值,而不應率爾視為情感投射而難登「知識的殿堂」。相反的是,許多神學家與宗教家留下來的典範,及其思想遺產,比起那些總是以不同方式解釋世界的哲學家們,還更深遠與確實的改變了這個世界呢。
本期專題「于斌樞機之哲學、教育與教會理想:于樞機逝世四十週年紀念與展望專題」就是在這樣的思維下的發想結果。我們除了紀念于斌樞機所引領,至今仍廣受肯定的大學理念、同時亦討論了其知人、知物與知天的整全哲學;最後我們也再次顯揚其對時局的貢獻,這些都紮紮實實地塑造了現在的我們,在具體的大學場域裡、在思想的啟迪中,在社會的提升上。
本期專題由黎建球教授與陳文祥助理研究員共同主編。作者計有多倫多大學東亞學系沈清松教授(〈于斌論終極真實與宗教交談〉)、輔仁大學哲學系黎建球講座教授(〈于斌樞機的三知論與天主教大學精神〉)、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院賴効忠院長(〈從于斌樞機於輔大校訓「聖」的創見:談成聖的教育與實踐」〉)、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院陳文祥助理研究員(〈于斌樞機所倡之《三知論》所透顯之知識論與自然神學〉)以及比利時魯汶大學南懷仁研究中心陳聰銘教授(〈教宗庇護十二世與南京主教于斌對「正義之戰」與「愛國」的看法與實踐:在中國抗日戰爭之脈絡〉),而最後專題書評的推介則由陳俊宇助理教授擔綱。
由於本刊來自於對岸的積稿甚多,故本期的一般論著皆選自中國大陸學者之作品。他們分別是:景德鎮陶瓷大學文化哲學研究中心黃吉宏副教授所著之〈從《正一偶商》看清代穹窿山道派的「道法」宗趣〉、深圳大學人文學院邵鐵峰副教授所撰〈《孟子》中的羞惡之心:關於羞恥的比較研究〉、西南財經大學人文(通識)學院張卉講師所著〈《中庸》與朱熹「道統」論之構建〉、國家宗教事務局宗教研究中心張二平助理研究員所著〈王陽明「良知」的易學內涵〉,以及空軍軍醫大學基礎醫學院王博講師所著〈董仲舒《春秋》陰陽災異說的政治哲學解讀〉等五篇,在此一併推薦給讀者諸君。
就在本刊編輯工作接近完成之時,突然傳來當代華人哲學界最富盛名的學術泰斗——同時亦是本期專題之首位作者——沈清松教授辭世的消息。整個華人文化圈與哲學界霎時同感震動,至今仍深陷於難以置信及深沉惋惜的搖撼之中。難以置信的是,那個開朗建談、如春風溫暖的長者如何可能就此離去;令人惋惜的是,這樣浩瀚淵博、學貫中西,已成當代哲學大家的典範人物,如今我們只能在其卓越的作品中見其美善與睿智,卻再也不能親炙其風釆。當然,我們真誠地相信,教授已在天主的永恆計劃中打完其美好戰役,而如今永享福樂於天鄉。為此,我們雖仍為教授的辭世感到不捨,但亦為教授曾誕生於這片土地及其偉大貢獻感到驕傲,亦對其得享永福感到無比欣慰。
對沈清松教授的學術研究與其情操感懷,將如同我們對于斌樞機的紀念一樣,一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等等一路展開。

文章類別: 編後語
Loading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