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後語
陳文祥
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士林哲學在人類的思想發展上佔有極其特殊的位置。因為其承接希臘哲學的論理傳統、普遍性真理的要求;以及加入了最重要的「在永恆形象之下」的終極實在觀,這些使得士林哲學在本質必須具有包羅一切的特質,故其含攝面向包括知識論、形上學、神學、倫理學、價值哲學、哲學史及美學等等系統皆不顯唐突,反之,則屬缺憾。然而,儘管士林哲學的觸角已足夠豐富,在新的土壤發出的新枝仍還未被正視,或未足夠地被正視。誠然,未被足夠的正視並不意謂沒有成果;事實上,至少在臺灣士林哲學家早就努力奮鬥了超過半個世紀,亦累積了大量的作品,亦影響深遠;羅光、于斌、項退結、曾仰如等先輩神哲學家如此,遑論更多的直到現在還在持續鑽研的中壯學者。我們雖然不知道其如何、在何時可能發展成樹成林,但我們知道至少在華人的土地上,有許多人正在以其視角對這樣的一種真理傳統提出新的詮釋、新的證據、乃至於新的視野。用歷史的眼光看來,他們都正在豐富新的士林哲學傳統。
從此觀之,一方面發展新的思維,一方面整理回顧過往的精華或許同等的重要。開創新的思想讓我們面對未來,統整已具的體系讓我們站在巨人的肩上,以汲取智慧。事實上,後者可能更有效率呢。順此思維,也就構成本期月刊專題主要的工作,我們以紀念趙雅博教授為專題,除了透過表彰其貢獻外,亦希望發揚其哲學智慧,更重要的是,期待其為學的精神能被後人接續下來。
以下,為善盡編後語的旨趣,願寄以數語,試為摘要。第一篇論文為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沈清松教授所著之〈趙雅博從西方迂迴論述中華文化的現代化〉。本文將趙雅博與其類似背景之士林哲學家如于斌、羅光、項退結等士林哲學對觀比論,得出趙氏「既學習現代化又批判現代性的平衡而中庸的態度」的結論。其結論除推崇趙雅博的哲學思想對華人學術的貢獻外,並試圖透過重新檢視其思想,探索新文化與哲學的可能。
第二篇論文為輔仁大學尤煌傑教授所著之〈永恆與實存:評趙雅博哲學史的哲學〉,尤教授鑽研哲學史多年,此文以趙雅博之視角綜觀哲學本身及哲學史的發展問題,不僅贊揚先哲點評諸多哲學流派,更樹立士林哲學史觀的存在價值。
第三篇論文為多倫多大學教授劉千美老師所著之〈系統與超越:趙雅博的士林哲學美學思維〉,其文以趙雅博的美學專著,討論其所關切之超越性美學及系統化之藝術哲學,作者高度推崇趙雅博思想,稱其足為此地文藝及美學之奠基者。
第四篇論文為韓國建國大學潘小慧教授所著〈德行與超性:趙雅博的士林哲學倫理學〉,其文以闡述趙雅博的基本倫理學思想,論其重視行為動機與道德主體性,肯定其以終極實體為道德之所從出之理,訓而有義。
第五篇論文為清華大學劉貴傑教授所著之〈博公先師對先秦十子思想的一些批判〉。劉教授以其受業於趙雅博,輔以長期間所浸淫的中國哲學為根底,撰寫了此一論文。其以趙雅博對先秦諸子思想的評述為核心,深入淺出地對國學中重要人物及其思想精髓,以系統性歸類、對觀及評價,理解中國哲學之學人提供一個性鮮明及有效率的理路。
最後一篇論文為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博士候選人劉訓茜所著之〈從「文獻」到「思想」:趙雅博教授及其秦漢思想史研究〉,本文以趙雅博教授所治之秦漢思想為論文之線索。其分論方法論、語境主義等研究方法,深入文獻並提出反省,值得後人學習。
除了專題論文外,本期的月刊亦收錄了五篇一般論著,在此亦引出以為參考,計有一、中國大陸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王楷所著〈荀子天人觀新論〉;二、西南財經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潘斌所撰〈王夫之《禮記章句》初探〉;三、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副教授蔡祥元所撰〈創造性詮釋與過度詮釋的區別——哲學詮釋學與實用主義詮釋學同異辨析〉;四、臺北市立大學教育系兼任助理教授劉藍芳所撰之〈蘇格拉底對話法在大學教學之應用〉;以及最後,浙江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哲學系講師丁建華所撰之〈近代中觀學研究〉。總之,綜觀本期內容,亦不可不謂豐富,期朌讀者皆能從中習得哲思並以此滋潤心靈。
Archive for 十月, 2017
於 2017 - 十月 - 5
文章類別: 編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