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文化月刊

Archive for 四月, 2016

由 phyTest001 發布 於 2016 - 四月 - 12

編後語
邱建碩
輔仁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透過在社會中與他人的互動過程中,人的自我實現才得以完成。」這個想法一方面指出了社會參與是自我實現的必要路徑,另一方面卻也表明了人的存在並非完全獨立,而是依賴著社會及他人。一個面對到的處境是,是否在互動中所發生的一切就是「我」,即那個所謂的與他人的互動過程,不過是看似具有對話形式的自我獨白而已。若互動還當以不同的主體存在為先決條件,那麼又如何在互動的過程中找出那個「我」、分出那個「他」?他人的存在常常是我們遭受到不幸的原因,若將自我的實現建立在與他人的關係上,而這些關係並非自然地或現實地良善的,那麼自我實現就是首先將自己放入到困難的環境之中,做為個人如何能夠面對這樣的沉重呢?如果無法承受這些沉重,那自我就將首先受到毀滅,而不用奢言自我實現了。即使有人能夠藉此得到自我實現,那他或者是一個強力者,那個可以抵抗進而超越這些沉重的強力者;或者他是一個幸運兒,他逃過了一切可能的不幸,而不用面對那些可能摧毀自我的痛苦。
這些問題的出現雖是一種理性的思維結果,但表明的是一種混亂的狀態。或者說,那由看似清晰的社會現實所顯現的路徑,卻引我們走向迷惘之中。「透過在社會中與他人的互動過程中,人的自我實現才得以完成。」本是主張自我實現是需要行動的,並提出什麼樣的行動才能達成。這一系列問題的提出不僅僅並沒有這個命題所建議的行動發生,更多的是,它們似乎正在否定這個主張。倘若失去了這個主張,那麼該如何達成自我實現又成了一個問題。在否定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出現的所有問題,實際上是由提問者提出的,提問者為什麼提出這些問題?這些問題的背後又隱藏著什麼樣的主張呢?這些新的問題的對象是那個提問者,透過對提問者的提問,企圖揭開提問者提問的依據,提問者所依據的「是」究竟是什麼?基於這個「是」,他的提問才得到真正的合理性。
社會理論強調在社會中所發生的一切,即使是個人之所為,都可以追溯到其源頭——社會。社會批判理論主張社會的病態性應當受到矯正,並將其回復到符合規範的狀態。而規範本身的合理性的依據又何在呢?這是一條看不到盡頭的批判道路,對於最終依據的批判是最大的困難所在。透過自我批判可以見到這些難處的真實面貌。個人以為唯有見過它們的真實面貌的,才能真正透過批判方法或理論來面對社會問題。最後,感謝本期專題主編、作者及編輯同仁們為此專題的誕生所做的努力。

文章類別: 編後語
Loading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