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文化月刊

Archive for 八月, 2013

由 phyTest001 發布 於 2013 - 八月 - 31

編後語
傅玲玲
輔仁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中國哲學之發展,自宋代以降,闢佛儼然成為以道統自居的儒家學者之共同目標,因此,「儒佛辯諍」誠為中國哲學不可忽視之重要問題,而當代中國哲學之學者如梁漱溟、熊十力、牟宗三、唐君毅、勞思光等先生亦鑽研於此並有極為精闢之見解,更因而豐富了當代中國哲學之視野及觀點;本刊本期由杜保瑞教授擔任主編,籌劃「當代儒佛辯諍」專題,以饗讀者。
本期刊登高柏園教授(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肯定「以儒者的角度嘗試貫通儒佛」乃是唐君毅先生之特色,在〈論唐君毅對儒佛的貫通之道〉一文中,便以唐先生《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所開展之九境為論,指出其「貫通」儒佛之道為合理且有價的論述。林安梧教授(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之大作〈當代儒佛之爭與《存有三態論》——從熊十力《新唯識論》說起〉,作者從熊先生《新唯識論》之體用哲學,開啟了「存有三態論」的理論,文中亦論述熊、牟二位先生學問向度之異同,並對熊先生予以肯定,並因而開展林教授自身在當代儒佛論爭上的哲學體系。蔡家和教授(東海大學哲學系)所撰之〈牟宗三《五十自述》對於儒佛義理之體驗〉則以牟先生《五十自述》為論述基礎,從牟先生之生命歷程及其哲學體驗著手,不僅探討其對於儒佛義理之體會及儒佛交涉之判定,亦藉此透顯出牟先生的生命智慧。沈享民教授(東吳大學哲學系)則撰有〈勞思光論儒佛之異:以肯定世界與否定世界的主體性理論為核心〉,於文中重構與解釋勞先生之理論:肯定「心性論中心之哲學」的理論效力高於「宇宙論中心之哲學」及「形上學理論」,且心性論係就「主體性」觀念立論,而儒家之孔孟陸王哲學及佛教哲學皆為心性論哲學,前者肯定世界,後者否定世界。專題主編杜保瑞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以當代中國哲學研究的宏觀角度,發表〈從當代儒佛辯諍談中國哲學研究視野〉一文,探討當代中國哲學家梁漱溟、熊十力、馮友蘭、方東美、唐君毅、牟宗三、勞思光等先生在儒佛辯諍問題上所提出的觀念內涵,並認為:愈是了解佛教世界觀的系統,愈能尊重佛教的功能與價值,反之,則愈易以儒家立場批判佛教,杜教授以「儒佛兩家應以理解取代爭辯」作為對於當代儒佛辯諍的總結。
本期亦收錄一般論著共三篇,由黃信二教授(中原大學通識中心)所撰寫之〈朱子釋孟理論預設分析〉,從朱熹的理氣、體用、主智、德性等觀念切入,分析朱熹詮釋孟子時的理論預設,試圖梳理朱子釋孟的基本精神。廖崇斐教授(國立勤益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之大作〈從書院精神論理念學校之「理念」——以熊十力〈復性書院開講示諸生〉為核心之展開〉則從「通貫本體與實踐」、「肯定了吾心與天理的內在同一性」定義「理念」二字發皇,並透過熊先生對教育現代化的反省,冀望對現代教育理念產生共鳴。林光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在其〈論張祥龍對老子之道的詮釋〉一文,認為張先生以現象學進路詮釋老子之道,將道視為一切意義得以呈現的根基,可謂頗具特象與代表性,但亦指出此一觀點的片面性與在工夫論上的侷限。
本期之出刊,有賴於專題主編杜保瑞教授之籌劃、諸位作者之不吝投稿、所有審查委員之嚴格與費心,以及編輯部同仁之辛勞,在此謹致謝意!更感激讀者諸君對本刊之支持,並祝展卷愉快!

文章類別: 編後語
Loading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