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文化月刊

Archive for 六月, 2013

由 phyTest001 發布 於 2013 - 六月 - 30

編後語
邱建碩
輔仁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網際網路的發展為現代人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便利,它是標記著數位化時代最重要的成果。儘管它是構成現今這個世界的一部分,但卻是頗有爭議的一部分。當有人在生活中過度依賴網路而忽略了與人們的接觸時,人們就以為他是活在一個不現實的世界當中。網路世界是不現實的嗎?如果它是現實的,那麼為什麼我們又會認為僅在網路世界過活的人是活在不現實的世界當中呢?對網路的一種素樸的工具性理解是:網路其實就像人們的所有工具一樣,它雖可以使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但它也可能帶來傷害。就像一把鋒利的刀子一樣,當你知道如何使用並小心地使用它時,你可以用它輕易地切割東西;但一不小心,它會將你割傷。但網路若是一種工具,那它是一種什麼樣的工具呢?為什麼這種工具當你適度使用時,它可以使你的世界更加豐富;但當你過度使用時,卻會讓你的生活變得脫離現實呢?
如果按照亞里斯多德的看法,當我們直接以手指戳向某物時,我們身體的活動是這個行動的基礎,但當我們手持一根棍棒戳向某物時,這根棍棒可被視為是我們身體的延伸。如果這根棍棒可以被視為身體的延伸的理由在於,它完成了某個原本身體當完成的工作,那麼網路也扮演了這樣的一個角色。例如網路視訊就是我們身體的視覺和聽覺的延伸。網路做為身體的延伸是不同於棍棒的。一個重要的區別是,棍棒是與思想無關的身體部分,但網路卻是與思想相關的身體部分,它可以承載我們的思想於其中,網路就像是人們將自身外化後得到的身體。在這樣的一個新的身體中,我們得到許多新的可能性。例如,電腦就以更周密的計算程序下西洋棋,而有高於人類的表現。電腦的思考模式雖然還是人們設計的結果,但是電腦卻可以用同樣的方式,對某個問題以比從前更快、更周全的方式來思考。新身體使得思想突破了原有的限制,得到不同於以往的表現。突破原本身體和思想的現實,關於人們的新現實在網路中實現。
既然活在網絡世界就是活在一個由自身延伸出去的世界,這個延伸的世界也是一個現實,那麼所謂的「活在不現實的世界」的意義,其實就只是活在新的現實中。但對於那些並未將網路視為是自己的一種延伸的人來說,活在網路世界可以在某種意義上,被視為是活在一個不現實的世界中。既然這個新的現實是原有的現實的一種延伸,如果失去了與原本現實的連結,它就不再能夠被稱為是現實世界。當然我們可以繼續追問,網路世界的現實性是否一定要在於原本現實世界的連結下才成立,難道它不能夠單獨存在嗎?本期專題包括了許多能夠引起我們深思的文章,上面一連串的思考就是被引發的結果,希望讀者共饗。
本期「虛擬與實在之間:數位化時代藝術文化經驗之省思專題」邀請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游淙祺教授擔任專題主編,共邀集了四篇專題論文以及一篇專題書評。專題論文如下:黃冠閔(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副研究員),〈迷宮的應許:資訊社會中的風景與影像〉;李順興(國立中興大學外文系教授),〈從簡單、複雜到怪異:視角與化身的組合模式及創意用法〉;宋灝(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顯像抑或現實?從現象學的視角探索網路影像中的體現〉;洪世謙(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德勒茲的流變理論與網路政治行動〉。專題書評為:游淙祺(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陳信(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交換生),(書評:翟振明,《有無之間——虛擬實在的哲學探險》——虛擬實在與生活意義〉。
本期一般論著有:安載晧(韓國中央大學教養學部教授),〈方東美之老莊觀淺析〉;于文秀(黑龍江大學文學院教授),〈葛蘭西哲學與當代批判理論的文化轉向〉梁光耀(香港大學專業進修附屬學院講師),〈丹托的藝術定義〉;劉樂恒(中國武漢大學哲學學院講師),〈論孟子的「外推」思想〉。
以上為本期月刊編後摘要,敬祝讀者諸君展閱愉快。

文章類別: 編後語
Loading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