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文化月刊

Archive for 一月, 2012

由 phyTest001 發布 於 2012 - 一月 - 31

編後語
陳文祥
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新生命的誕生對絕大多數的父母來說是充滿喜悅的,聽到孩子的笑聲總會讓人以為到了天堂。然而,生命本身也伴隨著許多缺陷,我們會軟弱、犯錯、忌妒、仇恨、病痛乃至於死亡,這些已經成為我們本質的一部分;許多人因此對生命感到絕望。基督宗教以原罪來網羅這一切根性,姑且不論聖經的記載要如何詮釋,肯定人是有所不足的存有卻是面對人類的苦難的正確態度。因為人是有限的存有,所以期望無限的救恩、因為人是軟弱的,所以我們需要大能者的幫助,因為人會忌妒,所以我們欣賞寬恕;因為我們有病痛,所以期待被治癒;因為我們會死亡,所以想望永恆,因為有仇恨,所以更需要愛。
愛是一切罪的回轉,也改變了人的視域。愛一個人可能有前因後果、條件及場合,但一旦愛了,愛就主宰一切,軟弱、忌妒、仇恨、病痛、死亡都在愛中克服了。為基督宗教,一個完全無罪的人無條件的愛了我們,也就戰勝了我們的罪,因此在愛中的人可以感到無比的平安與喜樂。世間的失敗、成功、榮辱、毀譽等等不再重要,因為愛本身是最大的滿全。相反的,缺少這種滿全,人可能在享樂中覺得人生不過爾爾、或在權位的競逐中日漸折損,遺忘了幸福的滋味,甚至覺得人生不過是荒謬的總和。
但如果愛是一種回轉,我們應該讓更多人或幫更多人感受到這樣的愛。哲學是一種對智慧的愛好,最有智慧的人應該就是傳報與實現這種愛的人。因此學界就興起了讓哲學走出象牙塔的念頭,出現了以哲學來幫助人的學說,其名就稱為哲學諮商;我們看到,哲學諮商的研究及學說不管在臺灣或在全世界都有長足的進步與深化。更進一步,在哲學諮商的論題底下,回答了人的罪惡問題其實就解決了大半的苦難問題,於是我們建構了本期的專題:「罪、惡、罪惡感的諮商輔導」。
本期的專題,我們邀請了著名學者黎建球教授以及青年學者尤淑如助理教授擔任共同專題主編,共收錄了五篇優秀的論文。分別是吳伯仁(臺北依納爵靈修中心主任)所著:〈從基督宗教心靈陪伴觀點看罪與罪惡感〉;李麗娟(創欣神學院專任教授)所著:〈從祁克果《致死的疾病》論基督教的罪觀與人的存在——兼論布特曼的展演〉;李政達(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院博士後研究員、全人教育中心兼任副教授)所著:〈聖多瑪斯論原罪與原始正義〉;程玲(臺灣正道福音神學院新約助理教授)所著:〈罪惡感、羞恥感、與得釋放:神學與心理學整合觀點的初探〉; 尤淑如(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所著:〈試析如何以奧斯定與多瑪斯哲學進行「惡」課題的諮商〉。這五位學者分別從哲學、心理學、神學、基督宗教的角度,討論罪的產生以及得救之道,並將其理論整合在哲學諮商的學說中,為讀者提出可貴的見解。
除此之外,戴宇光(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生)撰寫了本期的專題書評,其推介的書籍為谷倫神父所著《沙漠教父靈修陪伴的智慧》。一般書評的部分則收錄了:李明書(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生暨亞東技術學院講師級協同教師):〈書評:杜保瑞,《南宋儒學》〉。而在一般論著則有,高柏園(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方東美先生對宋儒道統說之衡定〉。
以上是本期哲學文化專題的緣起及主要的題旨,期待有志於哲學研究或對諮商有興趣的學者與讀者透過這樣的專題,進一步思索生命的本質及其可能的解脫之道,我們也希望透過此一專題引發更多不同立場不同的觀點的對話,以增益智慧。最後要說的是,新的一年又已翩然來到,在此謹祝福讀者諸君都能在愛中脫免罪惡,日趨完善。

文章類別: 編後語
Loading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