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後語
黃信二
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本專號很榮幸邀請馬來亞大學黃子堅教授擔任專題主編,透過歷史縱深,並以全球文化變遷視野,分析跨國移民的原鄉情結與身份認同問題。相似的議題亦在臺灣發生,近年本省、外省、原住民、新住民等族群對立、紛爭不斷,其中亦存在原鄉情結與身份認同問題。事實上,「原鄉」、「情結」與「身份認同」是三個彼此間充滿張力,又充滿想像與詮釋空間的概念;通過故鄉與現居地間的空間距離,參雜種族差異、文化母體、歷史裂縫、國家認同、文化、宗教傳承等多樣的課題,本專號分別從後現代精神、文化符號、華人鄉土認同演變、馬來亞共產黨的政治傾向等方面,分析原鄉情結與身份認同議題。
第一篇是黃子堅、陳愛梅撰“Between Malaysia and China — Homeland for the Chinese in Malaysia as seen from Two Lives”,本文以梁碧如及梁燊南兩位政商菁英為案例,分析二次大戰前馬來西亞華人的祖國認同轉移的過程,分析華僑的政治忠誠與信仰體系從中國逐漸移轉到馬來西亞的過程。第二篇是宋燕鵬、潘碧絲撰〈生命回歸:東南亞華人籍貫與鄉土認同演變——以吉隆玻福建義山墓碑資料為考察中心〉,本文透過分析吉隆玻華人墓碑上的籍貫,略窺20世紀馬來西亞半島福建人籍貫意識的演變。第三篇是陳穆紅撰“The Political Orientation of the Malayan Communist Party: An Exploration of its Ethnic and Nationalist Dimensions”,本文分析了馬來亞共產黨的政治意向,以及黨內的華裔領導人和成員的族群與政治身份,確定馬共的政治鬥爭對馬來亞獨立的貢獻仍有爭議。第四篇是吳益婷、蔡曉玲撰〈後現代精神與文化符號:馬來西亞華裔青年的原鄉重構〉,本文有別於過去東南亞華人視為中華文化的載體,以國家經濟利益出發的角度,加入世代區異,探討馬來西亞第三代移民的原鄉想象與實踐。
專題書評有兩篇,第一篇由吳益婷達評述陳志明作品《遷徙、家鄉與認同——文化比較視野下的海外華人研究》,本文對該書各章重點皆有精采的介紹,並指出該書的優點是開創許多中港臺研究者難以無法開拓的疆界,但其不足處則在作者舉證時的族群優越感與部分印象式的評論。第二篇由謝征達評述古艾玲(Alison M. Groppe)作品Sinophone Malaysian Literature: Not Made in China。本書是第一本論述馬華文學的英文專書,對馬來西亞、臺灣、中國及「中國性」等其他複雜議題有深刻的分析。謝文扼要指出本書內容能實質地結合理論與文本,同時處理南洋文藝、馬來亞文藝的獨特性、抗戰文學至戰後馬共、馬華文學各階段歷史,本文對此書提供一精簡的介紹與評述。
在一般論著部分則收錄下列論文:第一篇是劉貴傑的〈法眼宗禪法的華嚴意涵〉一文,本文以法眼宗的文益、德韶、延壽三位禪師著作為對象,分析其中的華嚴意涵,從而呈現法眼宗禪法的圓融特色。第二篇是許鶴齡的〈運用哲學諮商與數位科技進行翻轉教學〉,本文討論何謂翻轉教學,以及如何用哲學諮商工具進行翻轉教學,從哲學、科技、生命對話觀點呈顯哲學的重要性。第三篇是孫磊〈從智慧到明智——論亞里斯多德實踐哲學基礎的轉變〉,本文指出20世紀亞里斯多德哲學的研究潮流在對形上學的批判,故其重心應在實踐哲學,特別需注意其基礎的轉變問題。第四篇是司馬忠的Science and Religion Dialogue: Need an Asian Perspective,本文主張科學與宗教的對話必須納入亞洲觀點的必要性,並透過歷史、教義、迷信與無神論等主題,闡明此題為何需從亞洲觀點加以分析。第五篇是夏微〈論宋代《周禮》學發展的三個階段〉,本文內容對北宋慶曆,特別是熙寧變法後《周禮》研究的新方法有篤實的分析,論述清晰、資料豐碩。第六篇是田書峰的〈亞里斯多德論理性靈魂的可分離性〉,本文透過分析亞氏文本中有關潛能理性(νοῦς δυνάμει)和主動理性(νοῦς ποιητικός)的分離論證,指出其沉思(θεωρία)具有個體性,以及人的理性與神的理性之間只具有一種非同類的相似性。一般論著部分亦提供書評一篇,由李偉評述撰李明輝先生主編〈《康德哲學在東亞》——「東亞意識」在康德學界的凸顯與展望〉一書,文中詳述從2013年起數次跨臺灣、大陸、韓國等地學者間,關於中國哲學與康德相關的研討會如何逐漸形成東亞意識,以及未來日本、韓國、大陸、臺灣學者應如何交流以深化康德哲學在中士的研究,本文有相關宏觀的分析。
總體而言,本期在專號部分探討了馬來西亞移民的原鄉情結與身份認同,一般論者則收錄七篇中西哲學論著與書評;在本刊末尾,感謝學界友人協助文稿撰述、審查與各項出刊工作,也感謝編輯部同仁的編校與準時出刊。希望本期內容能激發讀者更多的想像空間,對族群間的差異文化能有更多的省思與包容,對普世文化的提升能有更多的助益。
‘編後語’ 分類彙整
於 2017 - 五月 - 18
文章類別: 編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