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文化月刊

‘編後語’ 分類彙整

由 phyTest001 發布 於 2023 - 六月 - 2

編後語
陳文祥
輔仁大學天主教研修學士學位學程副教授
我們都知道基督宗教的誕生與發展有其絕不可能忽略的基石,即天主、基督、宗徒以及聖經,或許亦有人覺得此已足夠;然而,在哲學上許多學者同樣發現基督宗教不應停留於此,而必須與人的思想在歷史中交會,經此一途,某些重要的對比、容攝、去蕪存菁的理論建構,才能使教義不停留在「傳記」或神秘事件,而能有體系化與前後連貫的詮釋,這樣的觀點主張,這是讓基督宗教真正成為具有普遍性真理特徵的必要過程,也是讓基督宗教成為持續具有反省與新意的宗教的根本理由,由是我們乃可以堂而皇之地稱之為神學;換言之,基督宗教藉由走進歷史而超越歷史,是基督宗教的哲學研究的基本特徵。本期的專題名稱為「早期基督宗教哲學中的柏拉圖主義」,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討論,由黎建球與Christoph Horn二位教授共同主編,以下謹為之簡介:
第一篇論文為德國波昂大學哲學系Christoph Horn教授所著“The Inner Man in Platonism and Christianity”(〈柏拉圖主義與基督宗教中的「內在的人」〉),作者以奧古斯丁所申論來自柏拉圖的「內在的人」觀念為主題,詮釋哲學與神學的內在性。第二篇論文為牛津大學宗教系Mark Edwards教授所著“How Platonic Is Christian Mysticism?”(〈基督教的神祕主義如何是柏拉圖式的?〉)一文,作者討論神秘主義從柏拉圖到基督宗教的差異及其發展,為文具有新意。
第三篇論文是德國波昂大學哲學系Denis Walter教授所撰的“Creation According to Gregory of Nyssa and the Problem of Its Initial Unextendedness”(〈尼撒額我略所認為的創造與它的初步的未擴展性的問題〉),作者在本文中試圖闡明額我略所論「創造」的特徵、內涵及其困難。第四篇論文為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羅月美教授所譯之〈論亞歷山大學派的克雷蒙與歐利根的與神相似的及摹仿的觀念——早期基督宗教中對柏拉圖的接受〉,原文為波昂大學早期教會史與教父學學系Christian Hornung教授所著的“On Homoiosis Theo- and Mimesis-Conceptions in Clemens and Origen of Alexandria. The Reception of Plato in Early Christianity”,此文討論「與神相似」及「對神摹仿」的觀念,及其在基督宗教中的容攝、對話及其產生意義的歷程。
第五篇論文為臺灣大學哲學系鄭義愷教授所著之〈奧古斯丁與柏拉圖論人際之愛:哲學評估〉,作者藉由對比柏拉圖與奧古斯丁關於何謂愛的見解,為文主張奧古斯丁的思想乃經由對柏拉圖的修正而更顯完善。最後的第六篇論文為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羅月美教授所著〈歐利根論魂的先存〉一文,作者從魂的定義展開討論,並進一步詮釋其特徵。
而本期的專題書評由輔仁大學哲學系林奕慧博士候選人導讀蔡慶樺所著之《邪惡的見證者:走出過往、銘記傷痛,德國的轉型正義思考》一書,毫無疑問這本好書值得讀者進一步參考。
再者,除了專題以外,本期月刊亦刊載了四篇一般論著,分別華中科技大學哲學學院聞駿教授所撰〈普遍直觀與個體情感:論施萊爾馬赫「直觀」概念的雙重維度〉;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黃子洵老師所著〈哲學視域下的興辭新詮:基於對鄭玄解「興」為「喻」的反思〉;上海師範大學哲學系孫逸超老師所撰〈乾道淳熙年間的明越諸公——以與陸朱的動靜工夫之辯為中心〉;以及南京大學哲學系陳思吟博士生所撰之〈儒釋性論之辯:以羅欽順闢佛「以覺為性」為中心〉等卓越論文,在此一併推薦給讀者諸君。

文章類別: 編後語
Loading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