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後語
邱建碩
輔仁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現代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多元性,多元社會強調的是社會的多樣性與差異性。在這個前提下,唯有能夠說明社會多樣性與差異性,才有可能真正理解這個社會。什麼是多元社會的具體展現呢?在一個多元社會中,具有不同價值觀的個人或群體、多樣的族群及不同的文化共存其中是看似再理所當然也不過的事了。但這卻不是本來如此的。記得小時候對於美國的一個重要印象就是,美國一個多元民族的國家,它是一個民族大融爐。而臺灣人民屬於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我們都是同文同種的龍的傳人。多元族群的問題似乎並不存在,或者,多元性的問題尚不是我們所關心的問題,唯一和我們小朋友相關的問題就是偶而有著跳山地舞的需要。截至今日,社會的多元特性受到了更多的重視,而社會現象和問題也更多地被從這個向度來理解。
一旦將多元性視為是社會的重要特性,在理論上要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是,社會多元展現的基礎為何?一個社會究竟是一個由不同的實體(例如,不同的文化體、族群)所構成的複合體,因此社會的多元性最根本的來源就是這些實體自身的多樣性與差異性。或者一個社會是一個單一實體,它的多樣性和差異性是這個單一實體所具有的不同屬性或開展結果。這個思考對於我們是重要的,例如,「臺灣人」是由不同族群構成的複合體,應此多元的彼此尊重應當是不同族群的彼此尊重,或者「臺灣人」是一個單一實體,而族群差異就是「臺灣人」所展現出來的不同特性,它們對於做為「臺灣人」是有其內在必然性的。
除了理論面的問題外,實踐面的問題更是迫切。主流文化與非核心文化之間的關係該如何定位,對於國家而言又該採取什麼樣的立場。例如,在其本教育中,是否要將各族群的價值觀都當了基本教材,使國民們面對這些不同的價值觀皆有認同的情懷,而不只是停留在差異性的尊重而已。畢竟尊重不同國家的不同文化與尊重同一個國家的不同文化應當有所區隔。不同的價值觀受重視與否也經常受到現實的影響,例如核電廠的設置在安全的價值觀優先於經濟發展的優先序中,它的興建似乎受到很大的挑戰。而在蘇花高速公路的興建議題中,經濟發展和環境永續這兩個價值觀正在其中較勁。這些不同價值觀的可能帶來的衝突,正是一個多元社會不可逃避的問題。
本期「多元文化主義與馬來西亞:理想與現實專題」邀請馬來亞大學黃子堅教授擔任專題主編,共邀集了五篇由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與英國等國學者撰寫之專題論文以及兩篇專題書評。專題論文如下:魏月萍(新加坡南理工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族群政治與宗教暴力:馬來西亞宗教多元論的實踐困境〉;廖冰凌(馬來西亞拉曼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伍燕翎(馬來西亞新紀元學院中文系系主任),〈多元共生的想像:《馬來亞少年》與戰後馬來亞華人的兒童觀〉;潘碧華(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中文系高級講師)、張曉東(英國蘇格蘭愛丁堡大學亞洲學系高級講師),Breaking Taboos: Local History and Sensitive Topics in Xiao Hei’s Fiction;黃美冰(馬來亞大學馬來西亞華人研究小組博士後研究員),〈馬來西亞多元文化主義:官方與民間的話語〉;黃子堅(馬來亞大學歷史系教授)、李錦興(馬來亞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群高級研究員),Multi-Culturalism at the Fringe: Christianity and the Indigenous Communities in Malaysia。專題書評如下:林德順(馬來亞大學中國研究所講師),〈書評:李麗紅,《多元文化主義》〉;鄭庭河(馬來亞大學中文系高級講師),〈書評:Daniel P.S. Goh, Matilda Gabrielpillai, Philip Holden and Gaik Cheng Khoo, Race and Multiculturalism in Malaysia and Singapore〉。
本期一般論著有:呂代豪(中國宣教使命團負責人、臺灣拓荒宣教神學院院長): A Preliminary Inquiry from Newtonian Physics toward Metaphysics of Nature;廖欽彬(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日本戰時下的國家主義與反國家主義:以田邊元與南原繁為中心〉;書評有:周國文(北京林業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書評:盧風,《科技、自由與自然》;楊豹(武漢紡織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副教授),〈書評:龔群,《現代倫理學》〉。
本期彙集的專題論文不但讓我們理解了馬來西亞的多元文化特性,也具體地針對多元問題所採取的措施予以深刻的討論,這對於我們自身多元問題的反省可以說有極大的用處。「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在此深深感謝本期主編的用心與辛勞,以及所有作者的貢獻。
‘編後語’ 分類彙整
於 2013 - 二月 - 28
文章類別: 編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