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文化月刊

519期 編後語

Posted by phyTest001 On 八月 - 10 - 2017

編後語
邱建碩
輔仁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遵循著風俗或傳統遺留下來的規範來行事,經常不會引起爭議。但風俗與傳統常是因時、因地而異,在某個時空不會引起爭議的行事,在另一個時空卻有出現爭端的可能。按此,爭議之所以產生並不在於行那一類的事,而是在當地的風俗傳統下,行這一類事是否會引起爭議。例如,公共運輸的罷工在歐洲是司空見慣的事,雖然會帶給人們不便,但以此為手段來爭取從事公共運輸者的權益,則是能被社會大眾理解並且同意。可是在臺灣,這樣的罷工行為卻會引起許多爭議,社會大眾對此實持不同的看法而尚未能有共識。如果爭議是來自行為不符合於規範,那麼採取規範所允許行為就可以避免爭議。如何才能避免爭議呢?「入境隨俗」和「移風異俗」是達成這個目標的兩種不同方式。前者是改變行為以符合風俗,後者則是改變風俗,這也可以使某一行為不再引起爭議。當然,若不存在任何規範,也就不會有因違反規範而引起的爭議。
當一個人的行為因與規範相違背而產生爭議並帶來困擾時,或者可以改變行為以符合規範;或者改變環境,到一個有著其行為能夠符合的規範的地方;或者改變規範,而新規範是其行為是能夠符合的。在第一個情形下,他的行為是被規範所決定的。在第二、三個情形,仍有行為與規範符合與否的問題,但行為與規範的關係似乎與前者是相反的,是由行為來決定規範。無論是採取那一種改變,總是考慮著行為與規範的符合關係以及因符合關係的違背所帶來的困擾如何解決的問題。
行為總是與規範相關嗎?或者一個行為的採取總要考慮著它是否符合某個規範嗎?當一個人的行為總要符合某個規範時,他是自由的嗎?考慮規範是來自於他者或來自於自己會對上面問題的回答造成差異嗎?若一個規範的遵守者是不自由的而規範的創造者是自由的,那麼當一個規範的創造者遵守著自己所創造出來的規範時,他還能算是自由的嗎?唯有在免除一切規範的情形下,自由才存在嗎?還是,當一個人決定了遵守這個規範或那個規範時,他就已經展現了他的自由?但若規範一旦被選擇後,它就成了必然的、不可再被選擇時,是否自由者就失去了自由呢?或許在這樣的過程中所嚐到的自由的味道,是解答這一連串問題的關鍵。
本期共有五篇專題論文及七篇一般論著,敬請大家賞閱。

545151515
Categories: 編後語

Comments are closed.

Loading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