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文化月刊

494期 編後語

Posted by phyTest001 On 八月 - 13 - 2015

編後語
陳文祥
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我們都知道哲學西方哲學發展具有幾大脈絡,希臘、中世、近代與現代,現在,學界可以普遍地同意這幾大脈絡各可以歸納出所要面對的問題、關懷的面向以及可能的限制。而其中視域的含攝、交會與衝突亦構成了人類多元與豐富並且複雜的精神面貌。但如果覺得這些已經足夠學人努力研究、詮釋,那顯然對人類思想的廣袤性理解還不夠。因為我們忽略了世上至少還有另外一支文明足以以西方抗衡,此即中國文化。當中國文明與西方的巨流交會時是可以會對人類的精神樣貌堆疊出更高的綜合與批判的。舉例而言,當西方文明中重要宗教傳統以及其所憑恃的士林哲學、神學進入臺灣這片士地時,我們發現其間的融合與相互發揚並非想當然耳的扞格不入;相反地,這樣的思想流派不僅在此生根成長,同時也為他們補充了在原本視域之外的新體會。士林哲學在臺灣的生根與發展對整個華人世界具有重大意義,於是我們推出了本期的專題《臺灣新士林哲學研究》。
由黑龍江大學哲學院教授樊志輝與輔仁大學哲學系潘小慧教授共同主編的臺灣新士林哲學研究,專題撰稿學者包括輔仁大學哲學系講座教授黎建球、黑龍江大學哲學院樊志輝教授、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尤煌傑,輔仁大學哲學系潘小慧教授、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劉千美教授、黑龍江大學哲學系講師王秋以及黑龍江大學哲學學院周曉瑩教授。
以下是專題論文簡單的介紹,黎建球教授以〈臺灣士林哲學的視域與融合〉為題發表精闢的論文,其對士林哲學在臺的歷史與發展有著詳盡的論述,他羅列了羅光、杜寶晉等主教對士林哲學的開拓、創建刊物、修院等努力,最後其指出在輔仁大學成立後對士林哲學的發揚。其次樊志輝教授以〈啟動與超越——試論作為中國現代哲學的臺灣新士林哲學〉為題,論述臺灣新士林哲學對傳統哲學的生命意識與引進西方的古典理性精神,對現代中國所具有的意義,並其認為中國大陸亦應強化與新士林哲學的對話。
第三篇論為教授尤煌傑所著之〈臺灣新士林哲學界對知識理論的闡述:繼承與轉化〉,尤教授首先介紹士林哲學學者與其基本立場,此即肯定客觀實體的存在。並討論當代超驗多瑪斯主義則結合康德哲學的超驗方法肯定形上學的基礎以及士林哲學知識論內在的繼承與轉化以及在臺灣發展的繼承與轉化。第四篇論文為潘小慧教授所著之〈臺灣新士林哲學的倫理學發展:從高思謙、羅光、周克勤談起〉潘教授舉出上述三位士林哲學家的共同特點為以多瑪斯為核心的士林哲學,其中多瑪斯、中國倫理學、與天主教倫理學更為其首要關懷,並以此為臺灣新士林哲學提出發展的線索。第五篇論文為劉千美教授所撰〈臺灣新士林哲學的美學轉向〉為文以羅光、趙雅博、李震等為代表討論士林哲學美學在臺的發展與轉向,具有重要貢獻。第六篇是王秋教授的〈士林哲學視域與羅光的朱子學研究〉,為文主旨在於闡發羅光不僅對士林哲學有精深的研究,亦從中國哲學特別是朱子學研究的脈絡,企圖引進具有中生關懷的生命哲學體系,而能成為補充中國哲學的典範。未來的可能發展或努力方向。最後的論文由周曉瑩講師所著:〈試論沈清松教授的「外推」策略〉,文中指出,主體與他者的外推其實更是主體回歸自我、豐富自我的過程。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另外,蘇磊與呂偉與王曉瓊三位講師也為我們撰寫了優秀的書評,同樣值得推薦給學者。

545151515
Categories: 編後語

Comments are closed.

Loading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