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文化月刊

493期 編後語

Posted by phyTest001 On 六月 - 17 - 2015

編後語
陳文祥
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基督宗教經歷兩個千禧年的發展,而其哲學亦隨之淵源流長。在這沒有任何哲學流派可以超越的歷史長流中,曾經存在與仍在進行中的思想與論辯不知凡幾,其中成功有之、失敗有之、修正有之,但卻從來未被淘汰。基督宗教哲學以其核心價值與結構,一方面包容、博采同時增益他者,另一方面不斷的自我完善並豐富自我,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幾乎所有當代哲學在展開其理論時,不論明言或暗示,皆必須回溯到這一個文化上的根。
然則,基督宗教本身的根是什麼?對了,耶穌基督。耶穌以其純粹的生命歷程向我們示範了作為一個人的聰穎、智慧與無畏,以及作為一個至高神的永恆形相及其無條件的許諾,而這中間由一個愛字串連起來、由一個令所有人瞠目結舌的偉大行動所展開。由是我們可以窺見這串連有限與無限的橋樑所代表的是什麼,那就是,在屬人的這一邊,什麼是基督的人文底蘊;而屬靈的那一面,為什麼作為神本身的基督,竟然願意讓微不足道的人有機會分享永恆的生命。而經由這樣的脈絡性思考,我們可以輕易地發現基督宗教本身有太多思想與智慧值得深究,因此,我們很興奮地看到東吳大學哲學系黃筱慧教授願意慷慨地為我們付出心力主編本期專題:基督性、人文性與生命的意義。以下即是文章簡介。
第一篇論文由輔仁大學哲學系講座黎建球教授所撰寫之,〈「不知之雲」的哲學諮商〉,黎教授深入淺出地為我們剖析了哲學諮商在價值與靈性上的運用,疏理出「不知之雲」這樣一個為華人尚屬新穎的觀念及其如何發展靈性修煉之運用,著實難能可貴。第二篇論文由國際馬里旦研究中心主任William Sweet所著,而由廖柏州先生(就讀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研究所)翻譯之〈在基督性與人文性共融下哲學的生命意義〉,Sweet教授在文中對生命的意義這樣的大哉問,舉出心理分析與存在主義可能的局限,轉而主張基督教哲學及在此背景下陶成的哲學家所能提供有益的貢獻。第三篇論文為日本同志社大學文學部哲學系副教授Michel Dalissier所著,同樣為廖柏州先生翻譯之〈梅洛龐蒂的哲學方法:風格與否定〉,作者將焦點置於梅洛龐蒂所宣揚之「否定方法」以及開展的哲學研究面向,並進而反省其與笛卡兒主義之間的對比與交談的可能性。
第四篇論文為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陳文祥所撰之〈論科學探究與信仰中的愛與自由〉,文中指陳,創造論與科學的演化論可能相容,其中「愛」、「自由」正是其所持論據的關鍵詞彙與連結點,作者議論靈性與信仰的歸宿非信仰中的自由與愛莫屬。第五編論文為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生周貞余所撰之〈心靜氣理.道乃可止——論《管子》四篇的心、氣、道〉,作者從心、氣與道之間相攝相含的互連關係切入哲學洞見,說明此一智慧在當代乃極具意義。第六篇論文由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陸敬忠所著之〈體系性詮釋學之心理學哲學初探:在脈絡中位格之為語言理解過程之終生生成發展心理學〉,陸教授企圖從體系化的詮釋學脈絡探討心理哲學進而討論「位格」之為一事在理解生命過程之為必要,內涵充實而精妙。最後一篇專題論文由任教東吳大學哲學系,也是本期專號主編黃筱慧教授所著之〈詮釋學的視野與基督人性觀〉,作者長期鑽研西方詮釋學,而本文卻迭有新意,其將基督性意涵置入詮釋學之架構,而突顯生命與死亡之意義,為文甚為可觀。
除了精彩的專題外,本期月刊亦刊載四篇來自對岸學者的專業論文,其中兩篇來自於廈門大學哲學系,分別是曹劍波教授所著〈哲學領域的性別差異與哲學直覺的性別差異研究〉以及黃朝陽教授所著〈試論先秦法家的名學思想〉,第三篇為廣州大學教授黎志敏所著〈現代家庭文化及其社會保障機制研究〉以及最後由上海同濟大學哲學系教授謝志斌所著之〈宗教多樣性與宗教寬容〉。除此之外,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副教授李聰也為我們點評了曹樹明所著之《中國哲學史史料學史論》一書。以上論文皆為接受嚴謹審查之傑出作品,相信定能提升心靈、增長智慧。

545151515
Categories: 編後語

Comments are closed.

Loading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