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文化月刊

378期 編後語

Posted by admin On 十月 - 21 - 2010

主編 尤煌傑

 先師羅光教授在其大著:《中國哲學史‧清代篇》的〈導論〉最末說道:「有清一代,沒有一位大思想家。史家說原因在於清朝皇帝箝制思想,大興文字獄。故清初唯一的思想家王夫之藏匿草莽,不為世人所知。然而也因為學術研究的盛衰,循自然的趨勢。理學由宋到明,已經到了全盛時期,在明末則已顯出衰敗的氣象。接者喜歡講理論的理學,應有一種實際的學術,清末遂有史學和考據學的興起。考據和史學到了極盛以後,必然走向衰頹的路,理論的學術又該復興,因而清末有曾國藩的理學和民初的佛學。但是國家的存亡,較比學術的研究更重要,清朝最後幾年和民初,大家所專心注意的事,在於救國。全盤西化,接收科學,成為學術界最顯明的現象」(《羅光全書‧冊十三》,頁11-12)。

清代哲學一方面是接續了明朝的學術脈絡,一方面也下開民初以來的學術發展。無論清代哲學在中國二千多年的哲學傳統中,表現出何種成績,或出現過何種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它在這段歷史中佔有超過十分之一的時間,整理過大多數的典籍,這是不容忽視的事實。同時這一朝代的學術傳統,也是當代中國思想與傳統中國思想銜接的最近環節。基於以上這幾點理由,我們不能不重新檢視清代哲學的意義與價值。

本期「清代哲學專題」,特別邀請陳福濱教授擔任專題主編,共邀約七篇專題論文如下:謝仁真(國防管理學院通識教育組副教授):〈方以智由儒入佛之檢視〉;杜保瑞(台大哲學系副教授):〈戴震重建儒學概念的理解與評價〉;陶清(安徽大學中國哲學與安徽思想家研究中心、安徽省社科院哲學所研究員):〈戴震與儒學哲理化進程的終結〉;汪惠娟(輔仁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凌廷堪「以禮代理」之禮學思想探研〉;劉原池(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講師):〈劉逢祿在春秋公羊學發展史上的地位〉;張永儁(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清代公羊學思想之形成擴大與影響〉陳福濱(輔仁大學哲學系所教授):〈清代公羊學與晚清的變革〉。本期專題書評三篇為:趙中偉(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書評:張麗珠《清代新義理學──傳統與現代的交會》〉;汪惠娟:〈書評:王俊義:《清代學術探研錄》後記〉;王涵青(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生):〈書評:鄭宗義《明清儒學轉型探析——從劉蕺山到戴東原》〉。

本期一般論著共兩篇:傅佩榮(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廣大和諧的哲學境界--《方東美全集》校訂版介紹〉;蔣國保(蘇州大學哲學系教授):〈評方東美對熊十力的批評〉。期待本期的各篇論著能為讀者諸君帶來知識的饗宴。

  

十二月號專題預告

《藝術與哲學專題》

 

藝術在西方哲學傳統中的地位卑微,當代藝術則由於強調自主性而傾向於反對哲學性的美學。我們必須重新思考到底什麼是藝術,什麼是研究藝術的恰當方法?這既是藝術研究的問題,也是哲學美學的問題。究竟應該如何看待藝術與哲學之間的關係?當代哲學家如何思考藝術的存在的問題?哲學是否能從藝術獲得啟發?中西藝術理論隱含了什麼樣的哲學美學議題?本刊十二月號將以「藝術與哲學」為題,邀請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劉千美教授與輔仁大學尤煌傑教授擔任專題主編,並邀請中外學者︰法國著名美學家Prof. Jean-Marie Schaeffer,漢學家與書法家Prof. Yolaine Escande,香港大學劉昌元教授,台灣學者林志明、龔卓君、尤昭良等教授撰文探討相關問題。內容豐富,敬請期待。

 

545151515
Categories: 編後語

Comments are closed.

Loading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