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文化月刊

370期 編後語

Posted by admin On 十月 - 21 - 2010

主編 尤煌傑 

在文明的社會裡,無論是任何階層、年齡、族群、性別或社經地位,我們所看重的是這個社會有沒有給每一個人公平對待的機會,如果能充分做到或盡其可能地做到,這才是文明社會的指標。我們每一個人的存在都是先成為一個「人」,然後才成為一個「男人」或「女人」,成為一個「黃種人」或「白種人」等等。男女性別的差異,原來只是生理構造上的差別,但是這個生理差別在過去人類歷史的某一個時期中,卻成為區別能力、地位、權利等等的先天條件。因而造成的種種性別上的不公平、壓抑,甚至不人道地欺凌、壓迫。幸好,在今天的世界,大多數的社會,比起過去幾千年來的社會發展,我們至少有比以前更多的人意識到性別平等對待的重要性。性別差異,變成一個可以正式列入討論議題的主角。基於哲學的思考,我們實在找不出任何存在於「男性」與「女性」之間的本質差異,只要是「人」,他就是一個「有理性的個別實體」。所以男女平等之類的思想,在哲學上完全沒有任何值得爭議的。但是,就如尼采所言,哲學家的使命是要擔任「文化醫生」的角色,所以,通過哲學思考的結論,我們應該擔負起傳播或支持男女平權觀念的工作。

即使在過去的中國社會,女性的社會地位向來低落,但是我們卻依然可以看到傳統中國哲學的典籍並沒有刻意貶抑女性的思想。例如在《易經》思想中有「一陰一陽之謂道」(《易˙繫辭上˙四章》);「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易‧繫辭上‧一章》);「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易˙序卦˙下》)。從這些思想中,可以看出男女有別,卻沒有男女貴賤之分。傳統上男性的性格偏向剛強,女性的性格偏向陰柔。但是,《老子》的思想卻強調陰柔的特殊適應性,如:「柔弱勝剛強」(《老子˙三十六章》);「守柔曰強」(《老子˙五十二章》);「柔弱者生之徒」(《老子˙七十六章》)等等。

基於以上的看法,我們鄭重地向當代社會的諸位讀者介紹「女性主義與文化專題」,藉此希望能透過哲學觀念的展現,來教育社會各階層更要注意男女平權的思想。本期我們特別邀請林麗珊教授與潘小慧教授共同擔任本期的專題主編。本期之專題論述包含以下八篇論文:林麗珊(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所教授):〈女性主義的理論與實踐〉,黃富源(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教授):〈女性主義對犯罪學與被害者學的影響〉,楊秀宮(樹德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院副教授):〈性別正義的哲學思索與社會意義〉,陳恒安(成功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二十世紀上半葉的生物「性象」觀念—-馬克斯.哈特曼的「一般『性象』理論」〉,游惠瑜(醒吾技術學院通識中心副教授):〈諾丁的關懷倫理學及其問題〉,蔣基萍(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學系副教授):〈摩梭母系社會性別角色之論述〉,李艷梅(南華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三國演義》與《紅樓夢》男義女情的性別文化解讀〉,黃苓嵐(元培科學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由《婦女的屈從》看性別差異與平等〉。

援例,我們也在本期介紹主題相關的閱讀資料,共有以下四篇書評:翁萃芳(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學系講師):〈書評:《女性主義經典》〉,楊秀宮:〈書評:林麗珊《女性主義與兩性關係》〉,楊斐芬(建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書評:愛莉絲.史瓦澤《大性別--人只有一種性別》〉,林麗珊(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教授):〈書評:《女性哲學家的歷史》(一~四冊)〉。本期由於專題稿件充足,故沒有充分的版面來刊載其他一般性的論文。

以上概述本期之主題,希望各位讀者能喜愛閱讀本專題。

四月號專題預告

《宗教哲學》 

《哲學與文化》月刊四月份邀請輔仁大學哲學系張雪珠副教授擔任專題主編,以宗教哲學為專題。專題中邀請各界學者從宗教起源、基督教與佛教面向、美學觀點以及科學角度等等來探討宗教哲學。敬請讀者期待。

 

545151515
Categories: 編後語

Comments are closed.

Loading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
bookmark